1915年5月1日,一艘美國郵輪被擊中,3名美國商人喪生。7日,又發(fā)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件。盧西坦尼亞號是一艘豪華的英國客輪,5月7日在愛爾蘭海域被德國艦艇擊沉,1152名旅客全部罹難,其中有128名美國公民。德國這事確實做得不人道,人家是客輪,又沒有什么軍事目的,你事先不發(fā)出任何警告,平白無故地把人家擊沉,得考慮國際影響?。?/p>
這事引起了美國人的憤怒,各大媒體紛紛譴責德國的暴行。美國政府對此事的看法發(fā)生了分歧:一派是以國務卿布萊恩為代表的溫和派,他認為當然要對德國譴責,但口氣必須溫柔一點,不要讓德國人以為美國會參戰(zhàn),布萊恩還建議以后大家坐船不要坐交戰(zhàn)國任何一方的船只;另一派以駐英大使佩奇為代表,他認為現(xiàn)在正是天賜良機,應該立即和德國斷絕關系,借機對德國宣戰(zhàn)。
威爾遜政府企圖通過外交手段讓德國政府道歉和賠償,但是德國態(tài)度強硬,外交沒有任何作用。
8月19日,德國又擊沉了一艘油輪,兩名美國人遇難。威爾遜總統(tǒng)終于上火了,讓德國給一個滿意的答復。德國大使終于承諾說:“以后德國潛艇不會攻擊沒有武裝的油輪,只要它們不攻擊德國船,并且在德國潛艇召喚它們的時候能夠乖乖聽話就行。”
應該說,德國作出承諾后,表現(xiàn)確實好了許多,之后七個月內(nèi)再也沒有無辜的美國人喪生??上?,在1916年3月24日,一艘法國客輪被德國艦艇擊中,幾名美國人受傷。這時,美國政府面臨極大的壓力,老百姓心里的火氣都快憋不住了,你要是再這么“屈服”下去無法對人民交代?。?/p>
4月18日,美國國務卿羅伯特·蘭辛對德國提出照會:“除非德國立刻宣布并放棄它現(xiàn)行的攻擊載客和載貨船的潛艇戰(zhàn)術(shù),否則美國政府只有宣布和德國政府完全斷絕外交關系。”
戰(zhàn)局勝負未料,德國也不敢招惹美國,于是再次承諾:“以后不會再隨便擊沉這類船只了,除非這些船只試圖逃跑或者抵抗。”其實,德國的意思是希望你美國給英國施壓,讓英國放棄海上封鎖。
1917年2月24日,美國的駐英大使截獲了一個電報,電報是德國發(fā)給墨西哥的,德國希望墨西哥對美國宣戰(zhàn),并承諾協(xié)助墨西哥攻下美國西南地區(qū),將這些領土還給墨西哥。是可忍孰不可忍,收到這個消息,美國再也淡定不下去了,于4月6日,向德國宣戰(zhàn),僅僅是向德國宣戰(zhàn),沒有向同盟國的其他國家宣戰(zhàn),而且那時德國已經(jīng)開始了無限制潛艇戰(zhàn)的計劃,對于海上船只,不管是商用、軍用,只要不是同盟國的,一律擊沉。
美國參戰(zhàn)跟當時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fā)也有關系,美國擔心俄國的退出會嚴重削弱協(xié)約國的勢力,一旦協(xié)約國戰(zhàn)敗,美國大量的貸款和貨款不知何時能夠收回,而且德國將取得歐洲的霸主地位,未來的歐洲會陷入軍國主義的陰影中。一旦軍國主義猖獗,對于美國是極為不利的,所以美國最終選擇了參戰(zhàn)。
美國參戰(zhàn)后,中國、巴西、利比里亞、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古巴等國家也加入?yún)f(xié)約國陣營,協(xié)約國達到了27個,對同盟國形成包圍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