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小學英語教師在使用課本故事進行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四重四輕”的問題,探索了用前置性任務驅動故事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教師可以用前置性任務調整學生的學習起點,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進行表達,提升思維品質,提高綜合素養(yǎng),最終讓深度學習真實發(fā)生。
關鍵詞:前置性任務;深度學習;故事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英語中的故事教學目標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小學三四年級要求學生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五六年級要求學生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并講述簡單的故事(教育部,2012)。由此可見,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
人教版小學《英語》(PEP)中的故事內容有趣、形式豐富、意義深遠,然而在日常教學中,由于課時限制、評價缺失等原因,部分教師沒有足夠重視故事教學。在對單元故事的處理上,有些教師要么直接略過,要么三言兩語草草了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由于教師對故事教學缺乏思考,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以下四類典型問題。
1.重知識傳授,輕主旨挖掘
由于小學英語教材中有些故事篇幅較長、語言結構較復雜,部分教師常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理解故事中的單詞和句子結構上,對故事所承載的主旨意義缺少深層挖掘,導致故事教學淺層化。
2.重教師主控,輕學生體驗
針對情節(jié)豐富的長篇故事,有些教師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常牢牢把控學生的學習過程,不給學生提供主動體驗和學習的機會與平臺,導致故事教學單向化。
3.重口頭表達,輕文本書寫
由于故事學習的特殊性,故事教學的輸出形式往往以口頭表演為主。在課堂上,有些教師更多關注對學生的聽、說、讀、看等技能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通過語言表達的形式內化故事內容,缺少對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導致故事教學片面化。
4.重答案檢索,輕思維啟迪
由于小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和思維水平仍在初始階段,教師常無法在40分鐘內將一個故事講深、講透。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只重視對故事情節(jié)的分析,在單方面拋出問題后要求學生尋找答案;只重視學生對標準答案的檢索能力,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導致故事教學機械化。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創(chuàng)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那它就能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為解決故事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使故事教學更為深入、有效,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基于前置性任務設計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下面,筆者將以人教版小學《英語》(PEP)四年級上冊Unit 4 Story time為例,展示以思維和情感為導向的前置性任務設計,帶領讀者感受前置性任務為故事教學的過程和效果帶來的差異,探討前置性任務驅動下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1. 課例背景分析
本課是一節(jié)故事課。故事文本是學生作為本單元復習和拓展的最佳素材。故事涉及的語言點為:“Where are my glasses? Are they...?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等。故事主要描述的是熊爺爺找不到眼鏡,之后又和熊叔叔換錯眼鏡的有趣場景。故事情節(jié)生動,內容富有生活氣息,非常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故事內容見圖1)
2.以思維和情感為導向的前置性任務設計
雖然傳統(tǒng)的故事課堂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熱鬧,但因為學生沒有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缺乏對故事的深度理解和思考,在課堂上就難免陷入一些誤區(qū),學習方式也常常比較機械。為了讓故事教學從表層走向深層,筆者設計了豐富的前置性任務,打通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架起課前、課中、課后的橋梁,不再將教學局限在課堂40分鐘。本課的前置性任務設計如下。
Task 1 Listen to the story and repeat loudly for at least 5 minutes.
[設計意圖]
利用試聽資源,提前感知語言。
Task 1要求學生聽讀故事至少5分鐘,旨在引導學生在音頻資源的幫助下理解故事大意、感知故事語言?!爸辽?分鐘”也給出下限,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自主性。
Task 2 Lets try.
●What kinds (種類) of glasses do your family members have?
A.The glasses for the old.
B. The glasses for the young.
C. Sunglasses (太陽鏡).
D. _________
●Try your family membersglasses and tell your feelings.
A. clear (清楚的)
B. dizzy (眩暈的)
C. cool
D. _________
[設計意圖]
鏈接課堂內外,尊重情感體驗。學生最喜愛的故事情節(jié)是熊爺爺和熊叔叔換錯眼鏡后感到眩暈的場景。但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理解熊爺爺和熊叔叔感到眩暈的原因,而僅僅對眩暈這件事感興趣。為將課堂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教師設計了Lets try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家中嘗試佩戴了爺爺奶奶的眼鏡后,在表演時的情感流露就會更加真實。同時,學生還可以用豐富的詞匯描述自身的感受。
Task 3 Read, think and choose.
●What is the story mainly about?
A. Looking for the glasses.
B. Looking for the keys.
●How many pairs of glasses are there in the story?
A. 3. B. 5. C. 7.
●Where are Uncle Bears glasses?
A. On the fridge.
B. On the table.
C. On the bed.
●Where are Grandpa Bears glasses?
A. On the fridge.
B. On the table.
C. On the bed.
[設計意圖]
理解故事內容,調整學習起點。故事中出現(xiàn)了三副眼鏡,熊爺爺和熊叔叔將眼鏡互換后才找到各自的眼鏡。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在未進行前置性學習的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直到下課時,班中仍有部分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無法將主人公與其眼鏡所在的位置準確匹配。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語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提升,最大限度地在課前調整學習起點,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便利。
●What do you think of Grandpa Bear and Uncle Bear?
(1) I think Grandpa Bear is______________.
(2) In my opinion, Uncle Bear is______________.
A. funny
B. old
C. forgetful (健忘的)
D. helpful (樂于助人的)
E. kind (體貼的)
F. patient (耐心的)
[設計意圖]
搭建合理支架,鼓勵充分表達。四年級學生的英語語言儲備量有限,為了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更加充分和深刻的表達,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任務時給學生搭建了合理的支架。例如,在引導學生表達對人物的看法時,教師為他們提供了I think、 in my opinion等語言支架。長此以往,學生的課堂表達就會更有邏輯,課堂交流也會更有深度。
Task 4 Take a challenge.
There is a pair of glasses on the fridge. Just imagine: Whose glasses are these?
What will happen next? Can you continue the story and design Picture 7?
[設計意圖]
豐富任務類型,提升綜合素養(yǎng)。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任務類型,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全方位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還積極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表達,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巧用文本留白,提升思維深度?!胺苍娢拿钐?,全在于空?!惫适轮幸还渤霈F(xiàn)了三副眼鏡,但直到故事結束,讀者仍不知道第三副眼鏡屬于何人,這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筆者利用文本留白,讓學生續(xù)編故事,設計第七幅圖片并添加對白。這一設計能為后續(xù)的課堂學習作好鋪墊,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推理、想象、概括和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浸潤學習方法,引導深度學習。前置性任務設計是教會學生自我學習的一種途徑。經(jīng)過訓練,學生會懂得學習之前要聯(lián)系舊知識、充分理解、主動提問、巧用圖形,甚至進行創(chuàng)新和自我闡述。長此以往,學生才會真正學會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
3.與前置性任務深度融合的教學流程
前置性任務是為更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前置性任務與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之間必然有著顯性或隱性的關聯(lián)。筆者結合教學流程,闡述如何在故事教學中將教學活動與前置性任務深度融合,讓深度學習真實發(fā)生。
Step 1 Pre-story
(1) Game: Me too. (T: I have glasses. Ss with glasses: Me too.)
(2) Free talk.
Who has glasses in your family? Did you try them on? How did you feel?
[設計意圖]
教師用有趣的游戲導入故事主題,在師生談話環(huán)節(jié),引入不同眼鏡給人不同感覺的話題,而此話題與Task 2緊密關聯(lián)。有了前置性任務的鋪墊,學生對此處的談話任務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表達時所用的語言也十分豐富。
Step 2 While-story
(1) Teach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s: Grandpa Bear and Uncle Bear. Ss compare their glasses.
(2) Read all the pictures and guess where Grandpas glasses are.
[設計意圖]
讓學生對比近視鏡和老花鏡的區(qū)別有利于建立教材知識與學生生活常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故事情境。教師充分利用圖片信息,引導學生讀圖、猜圖,也是幫助學生獲取更多故事線索和信息的好方法。此環(huán)節(jié)與Task 3中的第一、三和四小題對應。
(3) Watch the video and find out: How many pairs of glasses can you find in the story? Are they all Grandpa Bears?
(4) Read and underline: Whose glasses are these?
(5) Find out the answers and finish the blackboard design (見圖2) with your classmates.
(6) Read and act out Picture 1—4.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有兩個開放性設計。首先,教師通過邏輯性問題鏈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找一找、畫一畫、演一演等形式,小組合作探究問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其次,“眼鏡是誰的?”是故事的認知難點。教師讓學生共同參與板書的完成,通過圖片和文字配對的方式厘清故事脈絡,提升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此環(huán)節(jié)與Task 3中的第一小題對應。
(7) Read: Lets change our glasses. Act out the feeling of dizziness. Guess what they will say.
(8) What do you think of Uncle Bear and Grandpa Bear?
(9) Can you give a title to the story?
[設計意圖]
在前置性任務Task 3的第五小題中,筆者針對故事人物的特點作了很多正面引導,如patient、forgetful、kind等,學生在此處的輸出也充滿了正能量。教師在此時要求學生給文章起個題目,他們的表現(xiàn)就十分出色,給出的答案有“I cant find my glasses”“Where are my glasses?”“An old bear and a kind bear”等,甚至有學生提出“Be kind to the old”。故事教學的情感目標達成水到渠成。
Step 3 Post-story
(1) Group discussion: Whose glasses are on the fridge?
(2) Group act: Picture 7.
(3) Group discussion: Who is old and forgetful in your family?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them?
[設計意圖]
由于有了前置性任務Task 4的提前鋪墊,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僅用很短的時間就呈現(xiàn)了相當豐富的表演。這樣的設計既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又加深了課堂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最后的情感提升再次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學會關心和幫助身邊健忘的老人,讓原本略顯單薄的四年級故事課顯得厚重,讓課堂充滿溫情。
前置性任務能有效幫助學生鏈接新舊知識,活化課堂情境,搭建語言支架,建構思維鏈條,促進課堂交流、情感體驗、學習指導與能力提升。
1.多向生成,知識傳授與主旨挖掘并重
前置性任務驅動下的故事教學不僅關注故事所包含的語言知識,也關注故事所承載的主旨意義。通過前置性教學,教師能有效落實語言目標,引導學生感悟故事內涵,做到知識傳授與主旨挖掘并重。
2.多維交流,教師引導與學生體驗并重
在傳統(tǒng)的故事教學中,教師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谇爸眯匀蝿?,學生已經(jīng)對故事的情節(jié)、邏輯、情感等有了一定的把握,教師可以放心將教學活動設計得更為開放,為學生提供同伴討論的機會,讓學生之間的交流更為深入,課堂體驗更豐富,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
3.多方訓練,口頭表達與文本書寫并重
前置性任務彌補了預習作業(yè)重口頭、輕書寫的弊端,通過多種任務全方位、多層次地對學生的聽、說、讀、看、寫等語言能力進行訓練,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4.多元建構,內容梳理與思維啟迪并重
前置性任務有利于學生在故事學習前把握故事主干,梳理故事內容,提高對故事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設置開放性問題,給予學生充分的語言支架,鼓勵學生利用多方資源構建想法并組織語言,真正實現(xiàn)課堂上的深度交流。
真正有深度的故事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有技術、有手段、有方法,還要有思想、有情感、有創(chuàng)造力,讓教學觸及學生心靈,成為一件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前置性任務是能達成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教師需在故事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真正讓故事教學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里。
參考文獻
陳立. 2005. 小學高年級階段英語故事教學[J]. 基礎英語教育, (8): 78—80
教育部. 201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劉道義. 2009. 小學英語[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張秀玲. 2018.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設計策略[J].小學英語教與學,(03): 9—12
鄭潔. 2017. 從兩節(jié)同課異構課談故事教學的有效途徑——以譯林新版《英語》五(上) Unit 5 What do they do?為例[J]. 小學教學設計(英語), (12): 50—52
張丹燕,高級教師,寧波市骨干教師,浙江省樂偉國名師網(wǎng)絡工作室學科帶頭人。
以上有關英語學習:依托前置性任務,讓深度學習真實發(fā)生的內容,來自《英語學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