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的性教育啟蒙是缺失的,在當了媽媽后,我不希望小D也缺失這一部分教育。但在一開始,我覺得學齡前的性教育無外乎“身體是自己的,不能讓其他人碰”,能夠明白“我是從哪里來的”這樣的問題而已,直到我系統(tǒng)地看完美國教育局關(guān)于全美性教育的要求和教學大綱時,不得不說,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時我才意識到,孩子的性教育不該停留在那些淺層的招數(shù)上,而應該從改變家長本身的思維開始。
從寶寶出生開始就要進行性教育
很多家長都會問,什么時候開始進行性教育比較合適?事實上,這是家長第一個需要轉(zhuǎn)變的觀念,性教育和語言、認知啟蒙一樣,是從孩子出生后就需要開始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而不是某個階段的功課。
很多家長也許會問,學齡前的孩子真的有必要進行性教育嗎?十分有必要。姑且不說現(xiàn)在幼童遭受性侵的比率有多高,防患于未然有多重要,最關(guān)鍵的原因在于,性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家長和孩子互相信任、愿意彼此分享這個話題的基礎。
我們很難想象,從小對孩子說“不許問這個”的父母,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會突然說:“來,我們談論一下性的問題?!焙螞r這時即使你想說,孩子也未必愿意聽你說,因為長久以來你對這個話題的禁止,已經(jīng)讓孩子關(guān)閉了和你進行溝通的渠道。
性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孩子出生就應該開始,直到孩子成為完全獨立的成人為止。它傳遞給孩子的信念是,不管有任何問題,父母永遠是最可靠的求助對象。
身體的私密部位和鼻子、眼睛一樣,都是身體的一部分
當我們開始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時,也需要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私密部位,這個過程就是最初的性教育。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直接地告訴小D:“這是你的鼻子,這是你的手,這是你的陰部?!币?,美國的性教育不建議給身體的私密處一些特殊的稱呼。
我和小D的認知老師聊過這個話題,我說有些私密部位的詞匯我很難說出口,有時更習慣用一些類似“小雞雞”這樣的昵稱來表示。認知老師卻說:“為什么我們可以叫出身體大部分器官的名稱,唯獨對于性器官卻支支吾吾呢?這些名詞都是科學名稱,它和鼻子、眼睛是一樣的?!?/p>
仔細想想老師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孩子是從大人的語言中了解我們對于性的態(tài)度,從而形成自己對于性的態(tài)度。如果家長表現(xiàn)得支支吾吾、難以啟齒,孩子就會認為性是不好的、讓人不自在的。記得小時候,媽媽每次和我說到私密處,都是眼神閃爍,并支支吾吾地說:“是那個,下面的那個?!蔽蚁脒@就是我到現(xiàn)在也對這個話題羞于啟齒的原因。事實上,這些隱私部位的稱呼只是科學名詞,并不是臟話,家長不要因為自己的態(tài)度而讓孩子覺得身體的某些部位是羞恥的、骯臟的。
隱私和界限是孩子性教育啟蒙的根基
在美國的性教育啟蒙大綱里,除了上面提到的樹立對身體的正確認知外,“隱私”和“界限”這兩個詞是反復被提及的。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傳統(tǒng)的性教育要么沒有,要么就是流于表面,只教給孩子一些應對問題的招數(shù),卻從未真正想過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對性的健康認知。如果孩子從小就有對于隱私和界限的認知,性教育就具有了牢固的地基,以后即使遇到各種各樣的這方面的問題,也能夠妥善處理。
隱私
這里的隱私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即保護自己的隱私和尊重他人的隱私。
告訴孩子身體是個人的,不可以隨便給其他人看,這是第一步,是比較容易進行操作的。家長可以通過繪本閱讀或洗澡時的談話,讓孩子明白哪些關(guān)鍵部位是自己的隱私。
當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概念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就會形成“保護隱私”的意識。比如,小D現(xiàn)在大便時會覺得有點兒不好意思,想在一個沒有人的角落里進行。這時,我就會說:“哦,小D想要一點兒自己的空間。”這樣就會讓小D知道,她是值得擁有隱私的。
需要提醒的是,當孩子有保護隱私的意識時,大人不要去逗引孩子,比如說:“哎喲,這么小都知道不好意思。”“怎么了,我不可以看啊?我就要看?!边@會讓孩子對于剛剛形成的“隱私”概念感到疑惑。
當孩子感受到大人尊重他的隱私后,就可以引導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比如,我在上廁所時會關(guān)上廁所門,并告訴小D:“媽媽上廁所也要有自己的空間,如果小D看到門是關(guān)著的,需要敲門詢問是否可以進來?!?/p>
界限
和隱私一樣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界限。父母要告訴孩子,你的身體是屬于你自己的,你有權(quán)利決定誰可以碰你的身體,包括自己的父母。
我在和小D說的時候,會特別強調(diào):“即使是爸爸媽媽,也需要得到你的允許才能碰你?!泵看握f完,我就會舉個例子:“比如,昨天你在電梯里遇到了鄰居,她覺得你好可愛,想抱抱你,但你不肯,把頭扭過去了。因為你知道,自己才是身體的主人。下次你可以不用扭頭,而是直接說‘No,thanks’?!毙枰嵝汛蠹业氖?,不要為了面子而害怕孩子拒絕親戚朋友,否則會破壞孩子界限感的建立。
對于“出生”的話題,要化被動為主動
當孩子會說話后,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問:“我從哪里來?”面對這個問題,家長一定要“化被動為主動”。
小D過了2歲后,我們每次去動物園和植物園,我都會提到“繁殖”這個概念。我會告訴她:“你看,那是棕熊寶寶,棕熊媽媽會有自己的寶寶。你看,這是蒲公英的種子,我們吹一下,種子就會落地發(fā)芽,長出新的蒲公英,就是蒲公英的寶寶?!蓖ㄟ^這樣日常的交流來和孩子談論“出生”的話題,讓她明白,任何生物都會繁殖新生命,出生不僅僅是人類專屬的。
等到孩子真的問“我從哪里來”這個問題時,其實她的小腦瓜里對于“出生”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概念。這時,家長做出一些類比會更容易幫助他們理解,比如:“你還記得嗎?蒲公英需要種子才會有它的寶寶。小D也是這樣的,爸爸提供一顆種子,放在媽媽的子宮里,子宮離肚子很近,然后種子就‘發(fā)芽’,長出了小D。小D是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p>
需要提醒的是,不必一次給孩子講出全部的答案。記得小D最開始問這個問題時,我回答了很簡單的一句話:“小D是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甭牭竭@句,她就滿足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可以講得多一些、深入一些。還是回到文章一開始的觀點,性教育是個過程,不需要每次都是正襟危坐的長篇大論,而是需要把這些教育貫穿在日常的親子互動中。
大J特別提醒
所有教育的改變都應該從父母開始,性教育啟蒙更是如此。正因為我從小沒有接受過正確的性教育啟蒙,所以這一塊教育內(nèi)容是我最需要改變的一部分。其實方法很容易學,但態(tài)度和思維的轉(zhuǎn)變卻是很難的,而這才是關(guān)鍵所在。如果家長不改變骨子里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對于孩子的性教育只能是蜻蜓點水,并不能對孩子對待性的態(tài)度甚至未來的婚戀觀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