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所承載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盡可能恰當而準確地表達出來的跨文化信息傳遞活動,其本質是信息傳遞。從形式上看,翻譯活動的確需要涉及兩種語言文字之間的轉換,而在實質上,在翻譯活動的過程中,兩種語言文字本身的表現(xiàn)形式之間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譯者是信息傳遞者,其所從事的活動絕不是簡單、機械的兩種語言文字之間的對應轉換,而是借助語言這個信息載體的轉換而進行的跨文化信息傳遞活動。
譯者的工作對象是具有不同文化傳統(tǒng)背景的兩種語言及其使用者。那么,我們這里所說的跨文化信息傳遞活動,就是指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通過原語解讀作者寄載于原文的各種信息,并通過譯語把原文所承載的各種信息傳遞給譯語讀者,也就是譯者借助兩種語言作為信息載體,把原語作者明確表達的和隱含其中的消息、思想、觀點、意志、情感等各種信息傳遞給譯語讀者。
這個活動涉及三個主體:原語作者、原語讀者/譯者、譯語讀者(這里的原語作者、原語讀者/譯者、譯語讀者也分別指原語說話人、原語受話人/譯者、譯語受話人,以后不再贅述)。首先,原語作者作為信息傳遞者,將自己頭腦中產生的信息,以符合原語文化傳統(tǒng)規(guī)約的表達模式寄載于原語文字(有人認為,從廣義上講,這個過程也是一種翻譯過程);第二,譯者作為特殊的原語讀者,即信息接收者,通過原語載體獲取原語作者傳遞的信息;第三,譯者作為信息傳遞者,將其從原文獲取的信息以符合譯語文化傳統(tǒng)規(guī)約的表達模式寄載于譯語文字;最后,譯語讀者通過譯語載體獲取原語作者傳遞的信息。
可以看出,翻譯活動始終是圍繞著跨文化信息傳遞這個中心來進行的。因此,我們說,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所承載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盡可能恰當而準確地表達出來的跨文化信息傳遞活動,其本質是信息傳遞。
二、翻譯質量的優(yōu)劣,取決于譯者通過原語獲取信息的能力和通過譯語傳遞信息的能力。譯者必須在充分而準確地理解并獲取原文所承載的顯性信息和各種隱性信息的基礎上,盡可能恰當而準確地用譯語將原語作者意欲表達的各種信息比較完整或曰忠實地傳遞給譯語讀者。雖然絕對意義上的“完整”或“忠實”往往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是盡可能減少信息衰減,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冗余,是譯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般說來,原文作者在將信息寄載于原語文字時,總是會預設其確定的讀者對象能夠根據(jù)各種共有的知識和經驗,推理明了其意欲傳遞的信息,包括語言文字本身體現(xiàn)出的表層的顯性信息和伴隨的隱形信息。因此,譯者作為一名特殊的讀者,要想比較充分而準確地獲取原文承載的各種信息,就應當注重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在翻譯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努力發(fā)揮相應的推理能力。
譯者在將其從原語獲取的各種信息寄載于譯語時,需仔細分析兩種語言載體在表達方式上的差異,避免受到兩種語言文字表現(xiàn)形式本身的束縛,應根據(jù)具體情況,以信息傳遞為中心,在譯文里對各種信息的比重進行恰當?shù)恼{整,以便按照符合譯語文化傳統(tǒng)規(guī)約的表達方式,來確定譯文中比較恰當?shù)奈淖直憩F(xiàn)形式,來安排譯文信息層次的順序,使讀者能夠以最小的認知努力來獲取最佳的語境效果,從而能夠比較充分而準確地獲取原文作者意欲表達的信息。
三、作為一名譯者,應當自覺地培養(yǎng)自己的翻譯意識。也就是說,譯者應當在了解翻譯的信息傳遞本質,熟悉翻譯涉及到的兩種語言信息傳遞機制的基本特征及本質性差異的前提下,通過翻譯實踐活動,有意識地去體會翻譯,認識翻譯,提高自己作為譯者的自覺意識,從而在翻譯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心中有數(shù),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為什么應該這么做,可以怎么做,為什么可以這么做。
除此之外,譯者還應當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譯實踐能力。學習和了解一些翻譯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僅僅了解和熟悉翻譯理論知識,并不一定就能夠成為一名好的譯者。翻譯家金圣華女士在她的《橋畔譯談》中說:
太多人說過翻譯者就像演奏家,原著就好比樂譜,樂譜上的萬千音符,必須通過演奏家的演繹,方能以優(yōu)美悅耳的樂聲,傳到聽眾耳中。……很多人以為學會兩種語文,就可以從事翻譯,其實翻譯的技巧精妙得很,空談理論而不加實習,根本不會明白譯事的艱辛。(金圣華1997:33)
正如演奏員應當懂得基本的樂理知識一樣,從事翻譯實踐活動的譯者也應當了解一些基本的翻譯理論知識。但是,也正如演奏員僅僅懂得樂理知識,不等于就能演奏出優(yōu)美悅耳的樂聲一樣,譯者若僅僅明白翻譯的道理,而不能把這些道理靈活地運用到翻譯實踐活動中去,缺乏翻譯實踐能力,是無法成為一名好的譯者的。翻譯實踐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譯者必須進行大量的翻譯實踐活動,沒有大量的實踐歷練,不可能在實質上提高翻譯能力。
摘自李靖民著《英漢翻譯實踐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