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人的幫助下,孩子細讀完幾部原版書,心底就會萌生一種感受力,一種對英語文字的感受力。大人領(lǐng)著孩子細讀完幾部原版書,就是培養(yǎng)孩子一顆感受英文的心。有了這樣的訓(xùn)練,孩子再讀其他原版書,就更容易“左右逢源”。
語言,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我們學(xué)一門外語,不光是為了與外國人寒暄。我們學(xué)一門外語,是為了獲得更廣泛的思想資源,獲得另外一種教養(yǎng)。小時候的教養(yǎng),是一個人的精神血統(tǒng)。小的時候,通過閱讀,從古今中外的大人物中,找到自己的親屬。好的精神資源,是成長的依托。找到了,取之不盡,安身立命;找不到,糊里糊涂,一生茫然。
讀外語書,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深度,一個是體量。深度,就是要理解準確,而不能似懂非懂。體量,就是閱讀量要大,要上百頁、上百頁地讀。孩子學(xué)英語,需要大量接觸英語,就像孩子學(xué)游泳,需要接觸水。孩子不讀原版書,而是反復(fù)閱讀國內(nèi)、或國外教材里面的小短篇,就像孩子不去游泳池,而是反復(fù)在浴缸里練游泳。
每一個孩子,都具備閱讀外語的能力。只是在很多孩子身上,這種能力是沉睡的。沉睡的能力,需要有人喚醒。孩子在實現(xiàn)個人追求的道路上,不存在趕超不上的差距。承認差距,永遠是趕超差距的第一步。越是逃避差距,差距就會一直存在,而且差距會越拉越大。節(jié)假日,我建議大人帶著孩子,逛一逛外文書店,即使孩子看不懂,先感受一下也是好的。事實上,越能及時承認自己看不懂,越能比別人提前很多年看懂原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