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一個字地去聽且不自覺地在大腦里翻譯成中文來理解變成中文思維。
2、大腦反應慢、不靈活機動。
3、不能一心多用,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聲音上無法分神去關注圖像和故事情節(jié)。
4、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聽懂了單詞但對整體意思理解跟不上。
5、習慣于把每個音的清清楚楚稍有偏差或干擾即聽不懂。
6、對一次性聽懂沒有信心。
這里面其中的第1條習慣是非常危險的也是精聽、精讀非常容易造成的后果。特別是動不動就查字典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演變成了中文思維一旦形成非常難改變。
在聽力上先慢后快是錯誤的。于是先開始聽慢速英語或者不斷地重復單句來聽結(jié)果是形成了一系列上述的缺陷,結(jié)果象新東方一位老師說“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每一個過渡階段的“精益求精”以至于每一次英語學習的升級都要推翻以前的很多積累,重新來過。讓我們自己陷入一個英語學習的苦役之中。”
聽力和書面語的不同就在于是一個快速的環(huán)境。我們練聽力就不能離開這個環(huán)境,離開了的聽懂是脆弱的。因為大腦一旦形成了某一速度,再升速的話就需要革命性地調(diào)整,結(jié)果以前很多聽懂的又變成聽不懂了。這就是為什么我說在聽力上先慢后快是錯誤的。循序漸進也是錯誤的。應該直接去適應英美人的日常速度,不但是VOABBC更要多聽影視節(jié)目。特別的不要用慢速英語來練聽力但可以用來練發(fā)音。
在初期應該犧牲部分準確性來保證速度,誰都想又快又準但這只對高手是可能的。對于初學和中級水平者必須在速度和準確性之間找個平衡想要讀或聽的快,就不能每一個字都去認真讀或聽。先犧牲一部分,嘗試用懂的部分去猜,學會抓關鍵字,忽略不重要的字,看不懂或聽不懂的地方先不理會,留待以后慢慢解決。首先保證速度跟的上。
很多人很抗拒“猜”,他們只接受用字典查出來的單詞,這不是一個好的習慣。猜”也許未必完全準確,但我們很多時候并不是需要十分準確,至少對于初學者不需要。 學會“猜”是學會一種快速的推理能力。特別地電視上語音繁雜、情況多變。俚語很多,沒有一個快速的推理能力是不行的。過于多用字典不敢大膽地去猜,很容易造成思想僵化、條條框框太多。不是說不查字典,工作上考試上實用中的關鍵詞去查是可以了,但平時看英語電視雜志什么的就不要動不動地暫停去查字典。
對于看影視頻道我們上面所說的技巧和方法就都能體現(xiàn)出來,因為如果你要觀看純英文影視,語速會很快,你沒有辦法將聽到的先轉(zhuǎn)化到單個單詞最后轉(zhuǎn)換為意思,這樣的過程,你就不需要的看接下來的情節(jié)啦!因為你永遠也跟不上!所以在我們進行影視觀賞學習時要學會用右腦學習。
右腦聽:1眼看和耳聽同時迚行,把聲音整體轉(zhuǎn)換成一種感覺戒圖像來聽懂,避開單詞和語法分析。
2,用英語來思考
3,有一定的預測能力.準確預測即將聽到的內(nèi)容.
傳統(tǒng)教育因為是先學書面英語后學聽說的,所以總是習慣把聽到的東西轉(zhuǎn)換成單詞來聽懂也就是:聲音--->單詞--->意思,而我們是希望:聲音--->意思,這樣的聽法用于聽新聞或者科技報告之類的書面語還算可以但是一上英語電視電影就會覺得很累、大腦要高度運轉(zhuǎn)以致完全跟丌上速度。
如果按照先聲音再單詞最后是意思的這種精聽方式在初期的時候是給人一步一個腳印的安全感,但到了一定階段其局限性就暴露出來。因為沒有建立一種直接聽懂的機制,大腦需要一定轉(zhuǎn)換才能聽懂,很多時候不自覺地轉(zhuǎn)換成中文。造成很多難以改掉的負面后果。
當然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傳統(tǒng)教育先學了書面語后學聽說造成的。對聽到的聲音不能直接明白其意,必須經(jīng)過其單詞和句法的過渡。 英語聽力階段是英文思維形成的,如果我們在看電視之前沒有學習書面語又會如何,我們無法將聽到的轉(zhuǎn)換成書面語,所以只能結(jié)合圖像來領悟、猜測,這恰恰是泛聽初期的重要一環(huán),因為大面積聽不懂且速度也跟不上,所以根本不會“一個字一個字來聽、每一個音都聽清楚”,這樣反而避開了糾纏在單詞、和單詞發(fā)音上,更多地關注整體發(fā)音、整體意思、結(jié)合圖像來領悟、預測而且是在高速之中完成的,這恰恰聽懂英語電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