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三世的繼承人愛德華一世(1272—1307年在位)皮膚黝黑,身高達6英尺2英寸(約合1.88米),他既有普羅旺斯血統(tǒng)(母親這邊),也有金雀花家族血統(tǒng)。父親亨利三世的死訊傳來之時,愛德華一世剛參加完十字軍東征行動,正在返回途中于西西里島作短暫停留。由于不覺緊迫,他在法國待了兩年,才于1274年抵達英格蘭。他時年35歲,曾把父親亨利三世從貴族叛亂分子手中救出來,不過他早期支持過蒙德福特,認為有必要將王權置于憲法的框架下。和金雀花家族其他成員一樣,他也脾氣暴躁,喜歡武力。他準備像對待加斯科涅人一樣對待凱爾特人。他的好戰(zhàn)之心破壞了他資源豐盈的和平之治。他對待妻子卡斯提爾的埃莉諾(Eleanor of Castile)卻十分溫順,兩人共同生育了16個子女。
1274年,愛德華一世加冕為王,宴會場面的盛大是倫敦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官方下令修道院獻上天鵝、孔雀、鶴、梭子魚、鰻魚和鮭魚。威斯敏斯特大廳宴會消耗掉了60頭牛、40頭豬和3000只雞。齊普賽街(Cheapside)的噴泉里流著紅白葡萄酒。騎士們放開馬在大街上隨便跑,之后誰逮到算誰的。在能干的大法官羅伯特?伯內爾(Robert Burnell)的指點下,愛德華一世發(fā)布令狀,宣布以百人為單位召集陪審團對民眾不滿的問題進行普查和登記,并派委員會成員收集《百戶邑卷軸》(Hundred Rolls)的材料,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威斯敏斯特法令,這是以《大憲章》原則為基礎的英格蘭法律的主體。這些法令涉及土地、貿易、教會和公共秩序,得到了一系列由貴族、騎士和市民組成的“上下”議會的認可,愛德華一世在執(zhí)政的前15年間多次召開議會。如果說亨利三世是“議會之父”的話,那么愛德華一世便是議會誕生的“助產士”。
愛德華一世登基之后最重大的舉措便是調查封建貴族持有土地和管理地方法律的“資格憑證”,這可謂是權力的調查清冊。國王要求貴族親自去巡回法庭證明自己的繼承權,這種做法并不常見。曾參加過蘇格蘭邊界擴張運動的瓦倫訥伯爵(Earl of Warenne)被檢查員要求出示財產許可證,他揮舞著家族先輩們在黑斯廷斯戰(zhàn)役中使用過的銹跡斑斑的劍,大聲說道:“這就是我的證明?!睈鄣氯A一世的鐵腕所針對的不僅僅是貴族。13世紀70年代,威爾士首次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乘亨利三世打仗之機,羅埃林大王及其孫子羅埃林?阿普?格魯菲德(Llywelynap Gruffudd)掌握了威爾士大多數(shù)土地,亨利三世在1267年《蒙哥馬利條約》(Treaty of Montgomery)中對此表示認可??墒前⑵?格魯菲德曾是蒙德福特的盟友,還娶了后者的女兒,因此既然愛德華一世要求阿普?格魯菲德在自己加冕登基之時前來恭賀,然而阿普?格魯菲德沒有出現(xiàn),愛德華一世認為這是叛亂之舉。
1277年,愛德華一世入侵威爾士北部,這是不列顛群島歷史上花費最高的一次軍事行動,由此引發(fā)的仇恨一直持續(xù)至今。一支15000人的職業(yè)軍隊在切斯特集合,此外還有海岸搬運工、修路工人和行李搬運車。一位來自法國薩瓦的建筑師馬斯特?詹姆斯(Master James)奉愛德華一世之命率領來自全國各地的泥瓦匠一同前往。到8月,皇家軍隊已經穿越格溫內思郡,朝安格爾西島進發(fā)。沿途一路收割莊稼,一則供士兵吃飯之用,二則不給威爾士軍隊留下一粒糧食。羅埃林大王很快不戰(zhàn)而降,表示臣服于愛德華一世。愛德華一世還要求他繳納高達50000英鎊的罰金。羅埃林大王表示支付不起,因此不得不接受英格蘭司法處置。羅埃林大王的弟弟達維德(Dafydd)又于3年后掀起叛亂。1282年,阿普?格魯菲德戰(zhàn)死,而達維德則被處以絞刑并肢解,他是以叛國罪標準處罰的第一位犧牲者。從此,羅埃林家族一蹶不振。
愛德華一世的征服活動開始變得順風順水。馬斯特?詹姆斯在威爾士北部修建的城堡參照了法國勒旺的十字軍城堡,旨在“震懾”威爾士人??欠獬潜そ梃b了君士坦丁堡城墻的主題,這也喚起了愛德華一世建立一個北歐帝國的夢想。他接受了亞瑟王的“王冠”,聲稱自己在格拉斯頓堡發(fā)現(xiàn)并重新埋葬了亞瑟王及其妻子格尼維爾(Guinevere)的遺骸。博馬里斯城堡、哈萊克城堡、卡那封城堡和康威城堡周圍是專為防御而建的鄉(xiāng)村或設防的城鎮(zhèn),與加斯科涅很相似,這些城堡時至今日在地圖上仍然很顯眼。隨著這些英格蘭殖民者陸續(xù)到來,威爾士人被禁止持有財產或在城墻內從事貿易。
征服威爾士之后,愛德華一世把目光投向蘇格蘭。1286年,蘇格蘭國王亞歷山大三世(1249—1286年在位)去世,他的死引起了約翰?巴里奧(John Balliol)和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Bruce)之間的王位爭奪戰(zhàn)。邊界以北的英格蘭主權要追溯到蘇格蘭國王不時向撒克遜國王表忠心時期,此時愛德華一世希望通過支持巴里奧重新獲得這些權利。此舉激怒了蘇格蘭貴族,他們采取了行動,那就是向法國求援。此舉已經成為蘇格蘭的習慣作法,每當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出現(xiàn)麻煩,就會向法國求援。
愛德華一世兵力強大,如果他不是殘酷鎮(zhèn)壓凱爾特地區(qū)的話,完全可以在雙方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建成一個聯(lián)合王國。但他沒有,于是此時的愛德華一世陷入了中世紀英格蘭君主經常面對的局面,那就是腹背受敵,一邊是憤恨滿滿的凱爾特人,另一邊是投機取巧的法國人。1290年,愛德華一世為了補充軍費,竟將英格蘭境內的所有猶太人驅逐出境,并搶奪那些欠猶太人債的人的財產。大約3000名猶太人趕往東部港口,坐船逃往波蘭和波羅的海諸國避難,直到后來克倫威爾請猶太人回國,他們才敢回到故土。同年,埃莉諾王后在林肯郡去世,愛德華一世為此傷心不已。他將妻子的遺體運回倫敦,沿途靈柩每停一處,便在此處豎起“巨型”十字架,最后一處便是倫敦的查令十字街(Charing Cross)。
愛德華一世對于威爾士的鎮(zhèn)壓活動是中世紀英國花費最大的軍事政府行動,建立了包括哈萊克城堡在內的一系列的軍事堡壘,旨在對威爾士人起到震懾作用。
愛德華一世此時資金不足。他動用國王私用金,將自己的私人“衣櫥”改造成一間“機密”室,供國王身邊顧問所組成的機密委員會商談之用,此舉違反了亨利三世所制定的憲章的相關條例。然而世間萬物皆有代價。愛德華一世意識到,臣民們“擔心他們出于慷慨和好心上交給我們的貢金和稅收……有朝一日會成為他們及其子孫后代的強制性義務”。他是第一位清晰闡明金錢和民意之間關系的君主。于是,他于1295年召集新的議會,這被稱作“模范議會”(Model Parliament),目的是投票撥款繼續(xù)投入戰(zhàn)爭。他將伯爵、男爵、主教和修道院院長會集在一間寬敞的大廳里,此外還有來自70個市鎮(zhèn)的292名平民代表。這是首個兩院制議會,議會成立后很快便投入工作。愛德華一世每年的戰(zhàn)爭開銷高達25萬英鎊。
1296年,蘇格蘭的巴里奧迫于貴族勢力,宣布不再效忠愛德華一世,作為回應,愛德華一世下令在邊城貝里克大開殺戒。巴里奧被迫退位,他在大庭廣眾之下遭受侮辱,被摘下王冠,奪走權杖和寶球,然后以囚犯的身份被押往英格蘭。蘇格蘭的“命運之石”斯昆石(stone of Scone)也一同被送來。這塊石頭除了1950年被短暫偷走之外,一直擺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愛德華一世的寶座下面,直到1996年約翰?梅杰政府將其作為傳國寶交還蘇格蘭。
一位叫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的蘇格蘭貴族樹起了反抗的旗幟,他在斯特靈(Stirling)城外擊敗了英格蘭軍隊,用一名收稅官的皮膚做了一條腰帶。華萊士差不多逍遙了十余年,直到1305年最終被捕,他被送往倫敦施絞刑并肢解。即便如此,對蘇格蘭的震懾力依然不夠。一年后,羅伯特?布魯斯繼承華萊士的衣缽,自立為蘇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勃然大怒,下令殺害了布魯斯在英格蘭境內的所有親屬,并為300名貴族授爵,然后派他們去打響蘇格蘭最后一役。在北上途中,68歲的愛德華一世在卡萊爾(Carlisle)附近病倒。他下令隨從扶他坐上馬背,以便繼續(xù)領兵前進,可是沒過多久他就去世了。愛德華一世被稱作“一位偉大卻可怕的國王……熱衷領土征服,可堪騎士精神楷?!薄K挥谕姑羲固卮蠼烫玫膲災箻銓崯o華,上面刻有“‘蘇格蘭人之錘’愛德華一世安葬于此”的字樣。不過,他對蘇格蘭的打擊并未帶來和平,相反這令凱爾特人紛紛揭竿而起。
新任國王是時年23歲的愛德華二世(1307—1327年在位),他和熱愛征戰(zhàn)的父親截然不同,有人甚至質疑他不是愛德華一世親生的。在他登基之時,正要迎娶法國國王年僅12歲的女兒伊莎貝拉公主。與很多嫁給軟弱的英格蘭國王的王后一樣,伊莎貝拉本身也很不簡單。新娘伊莎貝拉發(fā)現(xiàn)愛德華二世與其男性好友皮爾斯?格威斯頓(Piers Gaveston)兩人言行輕佻,后者曾被愛德華一世流放,原因是怕他教壞年輕的愛德華二世,可愛德華二世登基后又將他召了回來。兩人在婚宴上的奇怪舉止令伊莎貝拉的家族震驚不已,格威斯頓竟然身穿鑲有珍珠的紫色衣服(王室專用)出席婚禮,到后來眾人實在看不下去,只好紛紛憤然離席。
不論愛德華二世是否是同性戀,他對格威斯頓的迷戀都是顯而易見的。英格蘭當時設有令國王不能忽視的獨立委員會,愛德華二世繼位之初便試圖廢除他父親愛德華一世賦予該委員會的權力,此事引起軒然大波。1308年,該委員會宣布效忠于“王位”,而不是國王本人,然后將格威斯頓驅逐出境。愛德華二世發(fā)瘋般地強烈要求釋放格威斯頓回來,結果格威斯頓被抓,并被當場處死。悲痛欲絕的愛德華二世將格威斯頓的尸首放在身邊長達月余,直到有人把臭氣熏天的尸體拖走才算了事。
愛德華一世深愛埃莉諾王后,正好壓制了好戰(zhàn)嗜血的本性。在埃莉諾王后死后,愛德華一世沿著她的墓道修建了“摯愛女王”十字架。圖為北安普敦郡的哈靈頓。
兩年后,愛德華二世繼續(xù)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yè),誓要令蘇格蘭人臣服腳下。事實證明,他的確是一名勇敢的戰(zhàn)士,但在戰(zhàn)略方面卻只知皮毛。他率領一支龐大卻未受訓練的隊伍北上,試圖解救斯特靈一座被圍困的城堡,結果在鎮(zhèn)外的班諾克本遭到羅伯特?布魯斯率領的一小隊蘇格蘭人馬的埋伏。隨后兩場戰(zhàn)役愛德華二世的慘敗可謂是英格蘭軍隊在不列顛本土自黑斯廷斯戰(zhàn)役之后最丟臉的失敗。愛德華二世的軍隊折損三分之二,他不得不從鄧巴坐船逃走。
格威斯頓死后,愛德華二世的新歡是冷酷無情、不受歡迎的休?德斯潘塞(HughDespenser)。他被封為格洛斯特伯爵(Earl of Gloucester),在格拉摩根郡和喀麥登郡擁有大片邊界土地。然而,他又讓國王批準自己占有高爾半島和厄斯克原先屬于德克萊爾家族的土地。這是對土地繼承權的極大威脅,貴族們忍無可忍,其結果就是聯(lián)合起來向國王開戰(zhàn)。貴族們的首領是邊界領主“莫蒂默”的羅杰(Roger of Mortimer),他被德斯潘塞逼得不得不逃往法國。1325年,莫蒂默見到了和愛德華二世感情疏遠的王后伊莎貝拉,她此時29歲,兩人都對愛德華二世身邊自命不凡的休?德斯潘塞恨之入骨。伊莎貝拉英姿颯爽,聰穎過人,她稱“我丈夫和我之間有了第三者。除非大仇得報,否則我就要以寡婦的身份哀傷終老”。而她所做的遠非如此。在巴黎,她和莫蒂默成為情人,這對法國宮廷而言是一樁巨大的丑聞,她哥哥法國國王親自下令將兩人流放到佛蘭德斯。
愛德華二世與法國公主伊莎貝拉的婚禮完全就是一場災難。國王全程都在討好友人皮爾斯?格維斯頓,法國人憤而離席。
一年之內,伊莎貝拉得到了英格蘭不少持不同政見的貴族的支持,準備放手一搏。1326年9月,她和莫蒂默從東安格利亞登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逼得愛德華二世與德斯潘塞逃往西部,在那里德斯潘塞最終被捕,并在赫里福郡當著她的面受審。他遭受了慘無人道的折磨,被吊起來閹割,被迫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殖器被火燒,然后處以絞刑,并在意識仍然清醒(令人驚奇)的情況下被開膛破肚。伊莎貝拉的綽號是“法國母狼”,這絕非浪得虛名。
休?德斯潘塞當著伊莎貝拉女王的面遭到處決,畫面相當血腥殘暴,既有閹割和開膛破肚,又有吊死和五馬分尸。這種針對叛國者的死刑相當流行,直至17世紀一直被人效仿。
在如何處置丈夫愛德華二世的問題上,伊莎貝拉王后感到很頭痛。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召開的議會也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同樣的問題還發(fā)生在后來的理查二世和查理一世身上:如何處置一位曾以上帝之名被施涂油禮的正統(tǒng)國王。就連貴族們也犯了愁。愛德華二世沒有受審,因為他沒有犯下任何罪行。主教們認為,不能廢黜一國之主,只能請其退位。1327年1月,當愛德華二世在凱尼爾沃思聽到這個提議時,他含淚同意了,提出由伊莎貝拉所生的14歲兒子接替他的王位,王子的名字也是愛德華。加冕禮如期舉行,前國王被送往伯克利城堡(Berkeley Castle),并于同年被人殺害,這很有可能是伊莎貝拉指使的結果。傳言愛德華二世是被一柄燒紅的長矛刺穿身體而死,這暗指他是一名同性戀,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只是宣傳的一種手段罷了。他也許是被掐死的。
愛德華二世統(tǒng)治英格蘭長達22年,盡管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并無多大建樹,但在文化和服飾方面卻令英格蘭有所發(fā)展。愛德華二世是一個有品位的人,最主要的表現(xiàn)是他出資修建哥特式建筑和研究泥金寫本(illuminatedmanuscript)。在威爾斯那些安靜的樓梯和牧師會禮堂也可以追溯到他統(tǒng)治的時期。他還是第一位在牛津和劍橋創(chuàng)辦學院的國王,他還下令印制精美的詩集和福音書。不過這些對于一個連自己王位都保不住的國王而言一錢不值。他退位后,莫蒂默和伊莎貝拉作為年幼的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在位)的攝政者,在英格蘭實行獨裁統(tǒng)治。
現(xiàn)當代畫家所描繪的克雷西戰(zhàn)役。在百年戰(zhàn)爭的前半段,英國憑借長弓壓制了使用笨重十字弓的法國。英國的旗幟不僅有代表英國的雄獅,而且在周圍點綴著法國的百合花。
正如愛德華二世不同于愛德華一世一樣,愛德華三世也不同于自己的父親。他生活在母親的暴政之下,直到1330年年滿17歲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當時,伊莎貝拉和莫蒂默正在諾丁漢城堡,愛德華三世和23名貴族從秘道偷偷前去捉住了兩人。伊莎貝拉當時身懷六甲,她請求愛德華三世不要讓莫蒂默遭受絞刑和肢解的折磨,他同意了。之后莫蒂默被送往倫敦處決,伊莎貝拉則被放逐到諾??说馁囆脸潜ぃ谀抢锸媸娣匕捕韧砟辍W源?,愛德華三世正式掌權,并成長為英格蘭最具騎士風度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