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xué)習(xí) 學(xué)英語,練聽力,上聽力課堂! 注冊 登錄
> 英語學(xué)習(xí) > 英語學(xué)習(xí)方法 >  內(nèi)容

英語學(xué)習(xí):《國王英語》(The King’s English):我所得益的一本英文用法書

所屬教程:英語學(xué)習(xí)方法

瀏覽:

2021年07月31日

手機版
掃描二維碼方便學(xué)習(xí)和分享

摘 要:對英語學(xué)習(xí)者來說,工具書必不可少。選擇理想的工具書可以提高學(xué)習(xí)的效率,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文向讀者推薦一本英語學(xué)習(xí)過程中不可須臾離的工具書:《國王英語》,它從詞匯、標(biāo)點、句法到語法、意義、風(fēng)格指出了英國報刊和著名作家作品中出現(xiàn)的錯誤及改正辦法,對于英語學(xué)習(xí)者具有警示作用。

關(guān)鍵詞:《國王英語》;工具書;寫作和翻譯

著名作家、學(xué)者、翻譯家林語堂先生曾寫過一篇名為《我所得益的一部英文字典》的文章,介紹他最喜歡的英文字典《袖珍牛津英文字典》(Pocket Oxford Dictionary)。林先生說,“無論家居、遠游,確乎不曾一日無此書。因《袖珍》名副其實,不滿盈握,攜帶便利。既可開卷有益,自不妨于行李夾袋中,留出兩雙襪子的空位,來放這本不可須臾離的枕中秘。”在林先生的教書生涯中,這部字典是他遇到疑難時的參考,除了少數(shù)生僻罕用的美國俚語,他從不曾碰過壁。從這部字典里既可找到大字典所無的字,又能得到通常字典里所不能給他的消息,所以“自然益發(fā)佩服作者體例之善、搜羅之富、用功之勤、考察之精,因佩服而敬愛,因敬愛而戀戀不舍了?!睘榱苏f明這部字典的好處,林先生特為舉出young作為例證。字典不僅給出了young的基本用法和普通易見的用法,而且給出讀英文者似懂非懂的用法。比如,young man, young woman(用于my, his, her, etc.之后)系指“情人”(sweetheart);young person,a young person指英國仆人用以稱呼門外不相識之年輕女人(servants phrase for unknown young woman at door, etc.);the young person則指未成年人,不可示以猥褻書畫等物者(those whose innocence must be guarded against corruption);young things指普通幼兒而含有憐惜之意(applied indulgently, etc. to persons),等等。

林先生“因佩服而敬愛,因敬愛而戀戀不舍”的這部字典是由英國著名詞典編撰家、語法學(xué)家Fowler兄弟編寫的。H. W. Fowler和F. G. Fowler兄弟在英語國家可謂家喻戶曉。兩人合作完成了幾部著名的辭書,包括《簡明牛津詞典》(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袖珍牛津詞典》、《現(xiàn)代英語用法詞典》(A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Usage)以及《國王英語》(The Kings English)等。

其中,出版于1906年的《國王英語》一書,把包括狄更斯、毛姆等在內(nèi)的英國著名作家遣詞造句的毛病,指斥辨證,被后世作家奉為語法修辭的經(jīng)典之作,其審辨之精,早被英語世界的有識之士嘆為獨步一時。

2007年,我訪學(xué)美國加州大學(xué)伯克利分校,在舊金山一家名為Green Apple的舊書店以2.98美元購得此書。草草翻看之下便覺愛不釋手,毫不猶豫將其買下。回國時,我生怕行李超重,帶不走從美國各大舊書店淘到的書籍,忍痛把衣服和鞋子等隨身用品扔在了美國。從此此書也成了我不可須臾離的枕中秘,一有機會就拿出來看上幾頁。每當(dāng)有教精讀、語法和寫作的同事問我有什么適合使用的英語語法和慣用法方面的書籍時,我就毫不猶豫地推薦這本《國王英語》。作者在前言里說之所以要寫這樣一本書,是出于以下原因:英語寫作者很少會去鉆研一本語法或?qū)懽鞯臅?;英語寫作者懶得去讀語法規(guī)則,因為寫語法規(guī)則的書無所不包,有些規(guī)則自己或已了然于胸或完全沒有必要;英語寫作者認(rèn)為寫作書籍中提出的告誡純屬多余,自己不可能會犯那些刻意制造出來的錯誤。我教授高級英語閱讀課程多年,該課程常常涉及英語寫作,為了幫助學(xué)生不犯或少犯在諸如措辭、語法、修辭、句法以及風(fēng)格等方面的錯誤,我常常引用該書中的內(nèi)容,幾年使用下來覺得效果不錯。這里不揣淺陋將該書的內(nèi)容向讀者作一介紹。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詞匯(vocabulary)、句法(syntax)、裝腔作勢(airs and graces)和標(biāo)點(punctuation)。第二部分包括:諧音(euphony)、引語(quotation)、語法(grammar)、意義(meaning)、含混(ambiguity)和風(fēng)格(style)。限于篇幅,本文對書中其他內(nèi)容不一一介紹,僅以詞匯和句法部分略作分析。作者開宗明義,認(rèn)為“任何人想要成為好作者必須把文章寫得直接、簡單、精悍、有力和清晰”。(Anyone who wishes to become a good writer should endeavour to be direct, simple, brief, vigorous, and lucid.)在選擇用詞時需遵循以下原則:

1. Prefer the familiar word to the farfetched.所舉的例子來自《泰晤士報》:The state of Poland, and the excesses committed by mobilized troops, have been of a far more serious nature than has been allowed to transpire.作者指出transpire乃是“不著邊際”的詞,應(yīng)改為“come out”。

2. Prefer the concrete word to the abstract.作者特別指出濫用名詞(excessive use of nouns)就是使用抽象名詞。例子是Cambridge University Reporter 上的一個句子:The general poverty of explanation as to the diction of particular phrases seemed to point in the same direction.作者改為:It was perhaps owing to this also that the diction of particular phrases was often so badly explained. 這樣一改,意義就顯豁了。我們不妨把上述兩句翻譯成中文,原句幾乎無法譯為中文,可見中文更不宜用很多名詞?!瓣P(guān)于特別短語的用字的解釋的一般貧乏,似乎指向同一方向”,讀來費解。經(jīng)作者改動后的句子譯為中文似乎更易明白些,“也許正因為這一點,特別短語用的字常常解釋得這樣差。”

3. Prefer the single word to the circumlocution.例證同樣選自Cambridge University Reporter : Inaccuracies were in many cases due to cramped methods of writing.作者把in many cases 改成簡單的often一詞。

4. Prefer the short to the long.例子選自《泰晤士報》:On the Berlin Bourse today the prospect of a general strike was cheerfully envisaged.作者把envisaged改為簡短的faced。

5. Prefer the Saxon word to the Romance. Romance語指的是Latin、Italian、French和Spanish。作者的意思是盡量使用盎格魯撒克遜本族語而不是羅曼斯語(法語和拉丁語)來源的字:“Despite the unfavorable climatic conditions. ”改成“Bad as the weather has been. ”。在英語寫作和漢譯英時,這一條規(guī)則顯得尤其重要。我在課堂上經(jīng)常告誡學(xué)生:英語的三大來源是盎格魯撒克遜本族語、法語、拉丁語,平時寫作和翻譯時要盡量使用盎格魯撒克遜本族語語源的詞,避免使用法語和拉丁語語源的詞。Anglo-Saxon, French, and Latin together provide the main multicultural found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 handy way of distinguishing the various strains within English is in terms of three levels of style(見表1). Words derived from Anglo-Saxon tend to be more basic and direct and are often monosyllabic; French-derived words tend to be a little more refined and polite or formal; Latinderived words tend to be more learned and technical and are often polysyllabic.

上述五條原則至今并未過時,值得我們在用英語寫作和翻譯時參考。

寫文章、做翻譯貴在得體,而得體的文字最忌冗長,以簡潔為上,這似乎是一條鐵律。William Strunk Jr.和E. B. White合著的《文體指要》(The Elements of Style)是美國大學(xué)里寫作課的必讀書,大學(xué)校園里幾乎是人手一冊,大家都管這本書叫“小冊子”(the little book)。E. B. White是美國文壇備受稱譽的散文名家,William Strunk Jr.是其就讀康奈爾大學(xué)期間的老師。White回憶說,老師總喜歡在課堂上大聲疾呼“刪除贅字?。∣mit needless words?。笔芷溆绊懀约涸趯懳恼聲r總是提醒自己要刪掉廢字廢話,卻始終刪不干凈??墒?,White說每次重讀老師一條六十三字的箴言,都有觀止之嘆:“Vigorous writing is concise. A sentence should contain no unnecessary words, a paragraph no unnecessary sentences,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a drawing should have no unnecessary lines and a machine no unnecessary parts. This requires not that the writer make all his sentences short, or that he avoid all detail and treat his subject only in outline, but that every word tell.”這段六十三字的寫作箴言,董橋先生同樣用六十三個漢字譯成中文,譯文和原文旗鼓相當(dāng),堪稱佳譯:“有聲有色之文必簡潔。一句之中無贅字,一段之中無贅句,猶如丹青無冗枝,機器無廢件。此說不求作者下筆句句精短,摒棄細節(jié),概而述之;但求字字有著落耳?!?/p>

在該書的“句法”部分,作者特地分析了shall(should)和will(would)兩個詞在大量句子中的誤用情況。大致可以歸納如下:1. shall在第一人稱的陳述句里表示將來,常有寫作者誤用了will;2. shall在第一人稱的陳述句里表示意向或許諾,不能用will;3. shall在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的陳述句里表示寫作者或說話者的意向、命令、許諾、威脅等;4. shall在第二人稱的疑問句里表示將來,這種情況在美式英語里一般都用will而不用shall;5. shall在第三人稱的疑問句里問對方的意志。Will的用法規(guī)則是:在第一人稱的陳述句里表示寫作者或說話者的意向、命令、許諾、威脅等;在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的陳述句里表示將來,有時也表示寫作者或說話者的命令;在第三人稱的陳述句里有時表示必然性或不可避免性;在第三人稱的疑問句里表示將來。需要告訴讀者的是,我這里只是簡單地歸納,原書從132頁到151頁幾乎花了20頁的篇幅來論述這兩個詞的用法。我平時在教學(xué)過程中只是告訴學(xué)生這兩個詞的用法十分復(fù)雜,有些用法在英國是錯的而在美國卻沒錯,有些用法在英國的英格蘭是錯的而在蘇格蘭或威爾士卻沒錯,有些用法在當(dāng)時是錯的而到了現(xiàn)在則是對的。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兩個詞的用法,我通常搬出上文提及的William Strunk Jr.和E. B. White合著的那本《文體指要》,該書的作者寫道:In formal writing, the future tense requires “shall” for the first person, “will”for the second and third. The formula to express the speakers belief regarding a future action or state is “I shall”; “I will”expresses determination or consent.舉例說,一個處于絕望中的游泳者喊道:“I shall drown; no one will save me!”而一個想要自殺的人則會說:“I will drown; no one shall save me!”作者繼續(xù)寫道:In relaxed speech, however, the words “shall” and “will” are seldom used precisely. 而且作者不無幽默地指出:Our ear guides us or fails to guide us, as the case may be, and we are quite likely to drown when we want to survive and survive when we want to drown。學(xué)生們看了這個例子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兩個詞的基本用法規(guī)則。

最后說說《現(xiàn)代英語用法詞典》,這部詞典與《國王英語》一書一樣,是進行英語寫作和翻譯時極為有用的參考書。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一書中,曾回憶自己1944年3月19日在英國軍情局局長擬定的諾曼底登陸作戰(zhàn)計劃書上作批示時,提及Fowler的這部詞典:Why must you write “intensive” here? “Intense” is the right word. You should read Fowlers Modern English Usage on the use of the two words. 復(fù)旦大學(xué)外文學(xué)院已故葛傳槼先生在《英語慣用法詞典》中引用Fowler對兩個詞的解釋:intensive跟extensive相對,作“集中的”解,不作“強烈的”解,說“強烈的”該用intense。如intensive bombardment是“向某地集中的炮轟”,未必是“強烈的”,intense bombardment是“強烈的炮轟”,未必是“集中的”。既然已經(jīng)提及了葛傳槼先生的這部《英語慣用法詞典》就不妨多啰唆幾句:這部詞典是中國人編寫的第一部英語慣用法詞典,十分實用。除了對英語常用詞匯在慣用法中的正確用法和錯誤用法的詳細說明以外,還有大量的例子用來說明各種表達方式的細微區(qū)別、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不同、普通用法和不普通用法的差異等。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葛傳槼先生生前曾和H. W. Fowler和F. G. Fowler兄弟有過大量的書信往來,那已經(jīng)是20世紀(jì)30年代的事了,這無疑是中英兩國學(xué)者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欲知他們來往信件的詳情,我可以推薦讀者去看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葛傳槼英文書信序言選編》一書。

參考文獻

Fowler, H. W. 2001. Modern English Usage[M]. 2nd edition.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Fowler, H. W. & Fowler, F. G. 2003. The Kings English [M]. 3rd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runk, William Jr. & White, E.B. 2007 . The Elements of Style [M]. 4th edition. New York: Penguin Random House.

葛傳槼(編著). 2012. 英語慣用法詞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吳其堯,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英語學(xué)院教授。

以上有關(guān)英語學(xué)習(xí):《國王英語》(The King’s English):我所得益的一本英文用法書的內(nèi)容,來自《英語學(xué)習(xí)》雜志。


用戶搜索

瘋狂英語 英語語法 新概念英語 走遍美國 四級聽力 英語音標(biāo) 英語入門 發(fā)音 美語 四級 新東方 七年級 賴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黃石市宏宅小區(qū)英語學(xué)習(xí)交流群

網(wǎng)站推薦

英語翻譯英語應(yīng)急口語8000句聽歌學(xué)英語英語學(xué)習(xí)方法

  • 頻道推薦
  • |
  • 全站推薦
  • 推薦下載
  • 網(wǎng)站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