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文學習經歷非常野路子,既不是英語專業(yè)出身,也沒有非常好的家境允許我早早地出國留學。更重要的是,我從未報過英語培訓機構。并不是心高氣傲,而是對于一個大二的普通學生,在動輒3-5萬的某街培訓課程面前,我的荷包退縮了。所以我算是被迫走上了英語自學的這條路。
但是這5年下來,在很多個瞬間,我都非常感激自己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大概是在搜刮了新華書店所有可以買到的雅思托福培訓材料,可以一眼判斷出哪些教材是有價值的時候;大概是自己悶在黑漆漆的樓梯間訓練聽力專注度,把托福聽力從21硬生生提到28的時候;大概是在國外的課堂上,面對很左的白人老師鼓起勇氣為中國政治發(fā)聲的時候。 這些所有的瞬間,機構里不會教。
在自學的路上,我們可以獲得什么?
1. 無論是學習標的是語言或其他什么,自學都能夠讓你變得更加自律。
回頭看我的大學,記憶中的自己像是反反復復播放的一幀畫面:早上4-5點起床,操場跑10圈后去教室學英文,4年以來,我永遠都是一個人獨占了晨間的教室。晚上學習到9點就準時回宿舍放松。當我進入大學的時候,我和我的舍友們都是一樣的,但我們走出校門的那一天,我覺得過去的四年把我們打造成了不同的人。
2. 自學英語可以逼迫自己去思考、去改變。
我一直很信奉一個理念,成年人應該要parent yourself,像父母一樣去養(yǎng)育自己,無論從生活習慣而言還是精神方面。在自學的過程中,當我遇到了失敗的時候(相信我,我的失敗是“在全國英語演講比賽講臺上頭腦一片空白”的真正的失敗),我會安慰自己:沒有關系,人生里不會有比這更難堪的境地了,觸底反彈是好事;當我在考托福遇到瓶頸期的時候,沒有人來一針見血的指出我的問題,我就在考完試找個麥當勞細細地回憶考場上自己的每一個“考試動作”“心理狀態(tài)”,拿到成績后反反復復分析自己的弱點;到后來,我不再以考試分數(shù)來衡量自己的語言能力,而是興趣,所以我自己做語言培訓、嘗試各種平臺的自媒體,去接觸很多國外的朋友。
我有一個文檔,里面記錄了密密麻麻的我的英文學習理念。我嘗試著將自己的學習經歷去驗證國外學術研究,比如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都是主張什么樣的激勵作用。
在這個研究、反思和探索的過程中,雖然我沒有以此賺錢,但是這讓我非常非常確定一件事情:我的余生,都會和英文密切相關。自學的過程不僅僅讓你思考學習的內容本身,更是通過一系列的反饋去給到自己答案:我是什么樣的人?我會為什么而激動?我能夠做成什么樣的事情?
3. 自學英文讓你自信,絕對的。
我的自學方式,在很早之前就不再局限于書本和考試。因為我很早就確定了自己是一個有點膽大的小姑娘,所以我做了很多瘋狂的事情。
在大二同學們如火如荼準備期末考試的時候,我一個人拿著申請書跑到了學院書記的辦公室:書記,我下周要去斯里蘭卡做國際志愿者,您能讓我直接參加補考嗎?讓人意外的是,平時根正苗紅的黨組織書記一口答應了下來,并且告訴我補考最高分就是60,我接受了。在靠近印度的那個小國家,我是唯一一個大陸女生。第一次在很多西方同齡人當中,我的口語是最爛的。但我不怕,休息的時候,我一個個敲大家的門,請他們接受我的采訪:你對中國的印象是什么?并且在回國之后,拿著整理好的采訪,在學院里做了分享,幫助2位學妹也參加了國際志愿者的活動。
在英國讀書的時候,我在第一天就報名了debate union的社團,每周2次,每次2小時,10分鐘內準備好英國議會制的政治話題,并且做30分鐘的辯論,全英文。當時辯論社里百來個人,我是唯一的亞洲人。我英文不酷炫,根本不懂政治,也在臺上恍過神,那又怎么樣,我堅持下來了。每天下課后,我都瘋狂刷YouTube上梅姨每周的debate,川普和希拉里的總統(tǒng)競選演講,還有各種英國本土學生辯論視頻,學他們的風格、學他們的表達、學他們的氣場。
這些自學經歷帶給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沒有一家公司會因為我參加過辯論比賽就錄取我,但是當我跨行業(yè)面試一家醫(yī)療咨詢企業(yè)時,大老板當場拍磚給了我offer。他說:你不懂醫(yī)療,也沒有consulting的背景,但是很少有人敢像你一樣在我面前挺直了身子,正視我,你會是一個好的consul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