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長對比究竟難在哪里呢?
從文章角度講,一是文章內(nèi)部觀點交叉度高。長對比文章很少單一論述作者觀點的,往往作者敘述他人觀點和論據(jù)中間交織著自己的觀點和論據(jù)。還有,作者的論點常常不是一開始就給出來的。二是文字本身的抽象度高,很多句子你可能每個字都認識,但是合起來你就不知道在講什么了。 三是兩篇文章合起來信息密度和總量都大,導致不讀心里不踏實,讀了更不踏實,因為可能讀不動,而且讀了的地方還會重讀,時間又給整沒了。
從問題和選項角度講,長對比的困難更多的來自問題和選項的設計要求你對相關部分有足夠的理解質(zhì)量:1 有的題目很靠前,但問的是整體性問題,這讓你很不爽,因為這類題目靠后會更好辦,畢竟已經(jīng)做了那么多題目,讀文章許多不同地方已經(jīng)讓你對兩文章有更多的了解,2 有的題目問兩文章的共同點和分歧:這種題目就算好做,你可能也得費很多時間(當然我自己認為這類題目有些講究,類似于小邏輯測試,后面講到),3 很多題目涉及到對段落的整體考察,選項能干掉3個,但也會栽到另一個錯誤選項中去。真正的麻煩是你不知道你錯了!4 兩篇文章互動型問題:此文章作者對彼文章的什么地方有什么看法這類問題其實算很友好的,而支持,削弱,假設類型的題目因為很多同學不理解其本質(zhì)而深感為難。
那么,長對比究竟該怎么做比較好呢?
從做題的角度講,我個人的經(jīng)驗是:必須有通讀的能力,但沒有通讀的必要。我個人的操作是,讀掉可能有的斜體字,再將正文讀掉20%左右,即各段首尾心里大概明白兩文章的粗略邏輯,這大概需要1分半鐘,然后做題(順便說一句,閱讀不要過于緊張時間,因為如果你能針對問題高質(zhì)量讀句和段,很多問題就是半分鐘的事情。大家把讀句和段的能力拿上去之后,可以自然確定一種有效的PACE)。我不分題型,由題目引著走。我的感受是,1)給定了行號的問題,理解的質(zhì)量一定要高,一次性讀穿(TRUE這是廢話,BUT 這也是真理!)。給定行號的題目不一定是問一句話的,有問更小單位的,如一個詞,詞組,小句,標點,也有問更大單位的,如句群,整段!我的感受是,讀句,句群和段落的質(zhì)量一定要高,這個能力一定要強悍!做到這一點,還有閱讀范圍能小就不要大,這樣文章和選項構(gòu)成的干擾就會小很多。2)問題和選項要讀明白!這個問題好像不是問題,因為誰都明白就得通過問題和選項來作答。但事實是:好多同學就是沒把問題和選項,尤其是選項的意思讀出來!3)在現(xiàn)場限時閱讀的情況下,有些題目你是想不從容,想不清楚的,或者大腦就在那個時候干脆死機:但是你還得選,怎么辦?一是注意先扔再留后選,二是如果扔剩下兩個就挑離主題最近的!在考試現(xiàn)場,給定行號的題目真可能限制你的思維,讓你留兩個難以區(qū)分。我的處理是,針對這個題目放大閱讀范圍,一般就是到段,這個時候你就知道全段主題,比著主題挑,答案就能出來。4)互動性問題我基本是問題怎么問我就怎么讀。但有一點:問兩文章共性的如共同認可哪個說法之類的題目,我一般是基于先前閱讀的記憶,扔掉和任何文章有矛盾的選項?;蛘叻催^來,能滿足兩文章的至少能滿足一文章,我以此為標準進行篩選。為這種題目通讀兩文章是不很妥當?shù)?,因為這可能會占用太多的時間,還不一定對。5)加強削弱假設類型我通通不細分,只強調(diào)一點:能加強或者削弱原文一定得首先直接作用于原文,很多選項和原文不直接發(fā)生關系或間接關系都沒有,那談不上作用,更說不上支持或削弱。假設的意思就是:沒有它就不行。選項成立原文就成立,選項不成立原文就不成立的,這個選項就是正確的。這點我特別指出來是因為自學的人不一定理解假設(assumption)是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