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日常的授課過程里,我時常被烤鴨們追問要口語的一些相關(guān)范文,但是,每次背誦這些范文的同學,成績總是不盡人意。這里,小編強烈建議廣大考生,如果是在網(wǎng)上找的范文,需要在范文原有的基礎(chǔ)上進行二次加工,加入屬于你的素材,進行記憶。如果考生喜歡將自己的答案成文寫下,建議大家將寫好的文章中間的關(guān)鍵詞提煉出來,寫成思路導圖,備考過程中將其當作考試時1分鐘的準備素材來看,邊看邊想邊描述,開始會不順,但是練習幾次之后,這樣輸出的內(nèi)容,交流的感情會比硬背的強大很多。
口語需要思考和組織,但全然不同于寫作文。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烤鴨們把口試的“答案”像寫作文一樣一一寫下來。不管怎么樣,用寫文章的路子,或通過背誦別人寫的“標準答案”去準備口試,說話一定帶了寫作味兒,就像許多電視主持人的文藝腔(常被譏為“不說人類的語言”)一樣,聽著會有些滑稽。不怕犯錯誤,只要你犯得自然。錯誤的語言不一定意味著是boring meaningless English, 語言的錯誤也不一定妨礙理解與交流。至于有些口語書籍專辟一章,羅列名人名言供考生在考試中背誦,考試能否“出彩”、“錦上添花”,恐怕只能是一相情愿吧。
對于考官來說,考生是外國人。如果對方差不多能聽懂你的話,就能據(jù)此做出反應;盡管你的語法、詞匯不扎實,談話有阻塞感,但談話仍能進行下去,雙方?jīng)]有什么特別的不適,說明交流基本有效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and 5或6),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結(jié)果。我記得有一次模擬口試,一位考生說他喜歡游泳,我就順口問道:What style are you good at? 這個考生找不到合適的詞,情急之下,用手比劃出自由泳姿勢。說實話我很高興他能這樣做,因為交流的目的達到了。這當然也反映了語言的局限,但這是一種積極的、不輕言放棄的態(tài)度。尤其是在這個情形下,這種反應很恰當、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