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know
很多學生都喜歡說這個詞組。其實,這種說法并沒有任何錯誤,只是學生們要非常注意場合。記得有一次,有一位學生剛剛上完我的寫作課,因為有一句話不明白,我又正好在給另一位學生講解作文,這位學生就順便抓住這個機會,想鍛煉一下口語,就去問坐在我身邊的一個外教這句話什么意思。在外教耐心講解完后,這位學生就回答了一句: “I know”。這位外教顯然感覺受到了侮辱,馬上收起了笑容,一轉身做別的去了,弄得學生也非常尷尬。我看到后,連忙在一旁打圓場,向外教解釋到其實這并不是學生的本意,后來外教也表示了體諒。當學生后來問我時,我解釋道:你明明不知道這句話什么意思來問外國人,當他非常耐心的向你解釋完后,你一句“I know”, 就會讓外國人認為你是在耍他,會有一種你知道還問他干什么的感覺。這種回答往往會讓外國人非常反感。通常在這種情況下,經常用的說法是 “got you, cheers” 或者“understood”。
2. Judge
這是個基本上所有學生都知道的詞,表示判斷的意思。外國人通常非常反感甚至說討厭別人judge自己,那么這里的judge指的就是告訴自己應該怎么做。我們經??梢月牭嚼贤鈧冋f“Don’t judge me. I don’t need to hear that kind of talk. ” 意思就是說,我知道應該怎么做,不要告訴我應該做什么,我不要這樣的幫助。比如說,一個老外花了6塊錢買了個蘋果,你可能會說這太貴了,你被宰了,不應該去那里買東西。這時候,老外通常的反應就是“whatever”,一種不屑一顧的口氣。再例如說,如果你跟一個外國人說你不要怎么樣,應該怎么樣,他們往往會有一大堆話來反駁你。其實這除了是因為大多數(shù)外國人都有一種從骨子里透出的莫須有的傲氣,主要是因為在西方文化里面,這樣的judge別人的做法是非常令人討厭的。所以學生們要注意。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看出來語言的交流是基于文化之上的,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