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造句以名詞為重心,以詞組、散句和分句為手段,習慣按照時間、邏輯順序進行橫排式表述,其內部邏輯關系“含而不露”,甚至斷句不嚴,外形松散,因此漢語常被稱為時間型的動態(tài)結構,主要體現為形式自由、富于彈性。而英語則以 “主——謂”的主干結構為中心來統(tǒng)領各語言成分,句界分明,外形嚴謹。因此在漢譯英時,譯文在邏輯和形式上都應當體現出英語的特點。如果是單句,首先應當確立句子的主干及句型,如果是復雜的句子或長句,則需要確立句子的中心,根據上下文進行句子組合,可以譯為并列句、主從復合句(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并列復合句或使用獨立結構等。這是漢譯英的第一步,也是正確譯文的基礎。
1、確立主干
在漢譯英時,不管漢語句子如何復雜,首先要考慮英語的基本組句框架。這些最基本的框架可以變換,可以組合,但不能突破。組織英語句子時,始終不能脫離 “主——謂”主干這一總的框架,然后再進行相應的時態(tài)變化、語態(tài)變化、語氣變化、句式轉換(肯定句、否定句、疑問句、強調句式及倒裝句式等),增加定語、狀語修飾成分、插入語等。比如,第二句“新年的慶?;顒訌某﹂_始一直延續(xù)到元宵節(jié)(the Lantern Festival),即從農歷(lunar calendar)最后一個月的最后一天至新年第一個月的第十五天。”中文原文句子較長,翻譯成英文時要將主干分離出來。本句的主干是“慶?;顒訌某﹂_始一直延續(xù)到元宵節(jié)”,用“run from…to…”來表達,是一個主謂結構的句子。在抓出主干之后,還需要把句子里面的其他成分分別轉換成英文里面的狀語、定語、同位語等成分,將“農歷最后一個月的最后一天”
和“新年第一個月的第十五天”分別轉換為“除夕”的同位語和“元宵節(jié)”的定語。
2、語序調整
(1)定語的位置
漢語的定語常放在中心語之前;而英語的定語位置則分兩種:前置和后置。單詞充當定語時通常放在被修飾的中心語前;而短語和從句作定語則多置于所修飾的中心語之后。
(2)狀語的位置
漢語中通常把狀語放在被修飾的成分前面,但英語中狀語的位置則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單詞作狀語修飾形容詞或其他狀語時,常前置;表示程度的狀語修飾其他狀語時,可前置或后置;單詞作狀語修飾動詞時,多放在動詞之后;短語或從句作狀語時,可放在被修飾部分的前面或后面。
(3)漢英敘事重心不同
漢語先敘事,然后表態(tài)或評論,以此來突出話題,這種句子被稱為主題句。而英語則先表態(tài)或進行評論,而后再敘事,以突出主語。
(4)強弱詞語的順序不同
表示語義的輕重、強弱時,漢語將語義重的內容、強的詞語放在前面;英語將語義輕的內容、弱的詞語放在前面,基本原則是前輕后重,前簡后繁。
除了上面的技巧外,還要注意段落的銜接。段落的銜接是指段落中各部分在語法和詞匯方面的關聯,即段落的各個部分的排列和銜接要符合邏輯。漢語和英語在銜接方面手法迥異。漢語常用省略(如主語和連接詞)和重復的手段,依靠句與句之間內在的隱性邏輯關系來體現段落的連貫;而英語則常用連接詞(如連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替代詞、指稱語(如人稱代詞及相應的物主代詞)、特有的冠詞實現銜接,體現出段落內的語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