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習者的語法能力的提高并不能不保證其語用能力相應得以提高。若反其道而行之,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若能運用語用學理論,多加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能激發(fā)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和探索意識。同時,也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語法能力;語用能力;語用失誤;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王麗,江蘇商貿(mào)職業(yè)學院。
一、語法能力和語用能力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觀點認為,語用能力會隨著語言語法能力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不需要專門的教學干預。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把語法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重點來講授,認為掌握語法就是掌握了語言,也就解決了語言應用能力。但是語法能力和語用能力的發(fā)展和內(nèi)化是相互獨立的,語法能力不保證語用能力。因此,需要專門的教學干預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二語學習者的語用能力。就英語學習和教學而言,語法能力應當是語言學習的基礎,然而真正的交際能力或語用能力才是英語學習的終極目的。因此,課堂語用教學若能夠讓學習者更好更快地意識到目的語的語用特征及其使用規(guī)則,比單純接觸目的語更有利于二語語用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講解一般疑問句時,語用背景是你與一名同事一同用餐,這時同事問你“can you pass the salt?”這時如果單純的回答“yes” 或“no”會顯得很不禮貌,因為他這句話的實際含義是“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因此語法和句型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訓練學生做單項填空、完型填空和閱讀理解的應試方面的能力,應從語用角度對語法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語法,進而將語言能力轉換成實際語用的能力。
二、語法的語用意義及教學
考核學生是否掌握了語法知識的辦法很單一,通常就是在考試內(nèi)容所給的具體情節(jié)中,通過辨認或者記憶語法原則完成題目,還沒有真正利用語法知識完成語言運用任務。以虛擬語氣這一語法現(xiàn)象為例,在講解時,往往忽略了虛擬語氣在交際場合的廣泛使用,淡化虛擬語氣的交際功能和使用語境。在實際教學中,考慮到該語法知識的復雜性,通常只是簡單地歸納這一語法現(xiàn)象中的時態(tài)原則和情態(tài)動詞的變化。這樣的“記憶原則”往往限制了學習者使用虛擬語氣的“語用能力”的發(fā)展。拿If I were you, I …的句型來說,其語用意義包括:
(1)表示委婉建議,而又讓聽者樂于接受,如:
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this red dress.
(2)表示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如:
If I were you, I would ask Mike for help.
(3)表示日常生活中我們一些難以實現(xiàn)的想法或心愿,在交際中有自嘲、得到聽者認同的作用,如:
If I had enough money,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money.
這一句型可用來表達豐富的內(nèi)涵,許多學習者往往在實際交際中卻想不起它來恰當表達,從而也無法使對方準確理解說話用意。要改變教學中的這一局面,就必須把語法教學和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舉例不僅僅是讓學生造句、中文翻譯句子的字面意思。教師應把虛擬語氣的運用范疇加以引導,突出語法的語用意義,告知學生某一語法點在不同的情景中可用來表達不同的意思。使學生能夠用語法知識來恰當進行實際表達,從而加強傳統(tǒng)課堂中語言運用的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語法教學方面,既要陳述規(guī)則、舉例用法;更要闡釋語法表情達意的功能。使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時,可以活用語法。真正做到以語法能力的提高來促進語用功能的提高。
三、語言語用失誤、社交語用失誤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托馬斯Thomas(1983)把語用失誤分為語言語用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
英語教學受結構主義的影響和應試教育的束縛,一直強調對語言系統(tǒng)的教學,強化詞匯、語法教學,對語言運用不夠重視,忽略語境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加上應試教學的考查方式,大大影響了語言運用的教學效果。學習者學到了規(guī)則,卻在具體的交際中得體運用語言。國內(nèi)關于語用失誤的研究表明:學習者的語言能力高,其語用能力并不一定強。即使學生的語言基礎扎實,在真實的跨文化交際環(huán)境中,“他們牢固的語言知識并不能被有效激活和利用,學生的交際能力無法與他們的語言知識相匹配”(何自然、張巨文,2003)。
例1: A: Is the library open Saturday afternoon?
B: Of course.
口語化、使用頻率很高的日常表達“of course”在這里卻是不恰當?shù)?。漢語里“當然”表示肯定,有加強語氣的作用,B也恰恰是想表達肯定的意思。但是在英語中,of course 還可表示“不言而喻”的意思,面對A的詢求信息,B的回復顯得有些不耐煩、表現(xiàn)出這還要問么的意思?!癥es, indeed”則較好地表達了肯定的信息。因此,of course 不能用于對征詢意見的一般疑問句的回答,以免讓對方覺得自己的問題是多余、愚蠢的。但可以針對說話者自身將要進行的行為而言,體現(xiàn)出一種毋庸置疑的意愿。例如:
A: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my luggage, please?
B:Of course. My pleasure.
所以,在日常用語的教學中,不僅要體現(xiàn)中英文意思的對應,還要讓學生能夠理解說話者主觀的真實含義,并能做出得體恰當?shù)幕卮?。并且善于總結相同表達在不同語境中的差異。
例2:來看中國學生邀請外教參加春節(jié)宴席時的一段對話:
學生:“I want to invite you to attend our Spring Festival dinner party.”
外教:“I am sorry , Im busy these days.”
學生:“Really?Im sorry to hear that.”
在這個對話中,中國學生顯然以為外教在中國春節(jié)期間應該是有空的,所以直爽地邀請他參加春節(jié)宴席,所以開門見山地邀請對方。而want一詞往往用來表示主觀的愿望,外教覺得這樣的表達有強加的意思,因此,這里用would like to invite比較好。另外,外教沒有過春節(jié)的習慣,春節(jié)期間也會有自己的安排。學生沒想到這點,對外教的回答沒有表現(xiàn)出理解,而是下意識地用了really一詞,使外教可能覺得對方可能不相信自己的回答。
要避免這種因文化習慣差異引起的社交語用失誤,就要求教師應細化會話文本中的語用含義,學生不能憑母語思維來適應二語語境,造成語用失誤。
四、語用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語言知識的獲得在初始階段更多依賴枯燥或是程式的練習。這對于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高職生來說,會進一步打擊學習英語的熱情。要打破這一瓶頸,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增強語用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會話含義、言語行為的一些基本原則,幫助提高學生的語用意識,增強學習英語的熱情,滿足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需要。而不僅僅是把英語學習看成“死記硬背”的事,切記把英語教學變成死記硬背的模式,同時激發(fā)他們對于不同文化了解的興趣,增強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語用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
應試教育讓學習的目的和方式都被簡化成“做題”一種方式。“習慣用語”的其實是一些不符合語法規(guī)律的語言現(xiàn)象,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從語用的角度教學,而僅僅提醒學生英語中就是這么用的,語法知識需要解釋,而語言運用的一些規(guī)律、方法和技巧更需要探究。除了讓學生接受語法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興趣。引起學生對于慣用語不同用法的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意識,從而進一步正確掌握在真實英語環(huán)境中習慣語的正確用法,避免交際過程中的語用失誤。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有意識地運用語用教學,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進行背景知識的介紹,盡可能多地使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設備,這些有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教授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克服語言課堂的枯燥感,同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語用學所揭示的問題正是現(xiàn)代英語教學所面對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靈活運用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關的語用學方面的知識,將語言學理論應用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真正發(fā)揮英語語言的交際作用,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真正掌握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用學概論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劍飛.大學英語教學中語用學的應用[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06(10).
[3]吳智浩.基于中介語語用學的大學英語語用教學有效性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