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跨文化交際人才,這不僅僅是簡單地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還應該重視本民族文化的學習和傳承。而在我國英語教學過程中,從教材的編排、學生的主觀意識、教師的授課方式以及最后的考評都比較注重英語國家文化,而忽略本土文化,導致我國培養(yǎng)跨文化人才方面屢屢受挫。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加強本土文化的滲透,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英語教學;本土化;滲透研究
【作者簡介】陳勤顯(1981.12-),男,漢族,江西撫州人,江西泰豪動漫職業(yè)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課題名稱:基于精準扶貧視角下農村電商資源對接平臺的開發(fā)與利用。
英語作為新世紀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越來越被社會認同以及需要。而且英語語言在我國社會大眾日常運用中逐漸體現(xiàn)本土化特征,但是我國英語教學過程中,以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國家文化為主要內容,和社會需求以及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人才的教學目標存在一定距離。
一、英語語言在中國的本土化滲透
1.英語詞匯的本土化。詞匯是語言的基礎,而不同的民族語言在絕大數(shù)情況都是有著相對應的關系,不會產生誤解,但是因為文化差異的原因,很多詞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著不同的衍生意義。例如簡單的詞匯“call”,在英語解釋中就是“電話”的意思,所以“打call”如果按照英文的原本解釋,就是打電話,但是現(xiàn)在因為流行文化的應用,“打call”在中文意思里表示對明星的喜愛支持。所以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英語或者中文詞匯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化內涵,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詞匯的衍生意義成為教學難點,需要重視起本土化的文化內容,避免主觀錯誤。
2.英語閱讀材料的本土化?,F(xiàn)在的英語閱讀教材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了很多英語語言文化的背景知識。而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僅要理解文章內容,學習重點詞匯語法知識,提高英語表達能力,還要了解閱讀材料背后的文化信息,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文化交流。但是作為學生閱讀主要來源的英語教材,主要介紹是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而對我國文化的英語表達介紹所占比例比較小。這表明我國英語教材中的中國本土化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不利于以后中國文化的推廣。
3.英語國家習俗文化在中國的本土化。習俗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的社會語言表達,但是因為文化背景不同,導致中西方在風俗習慣、道德倫理、思維價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某些看似簡單的英語單詞,卻因為背后的習俗文化,導致在交際中很容易引起誤會,例如“紅茶”在英語表達中,不是簡單地翻為“red tea”,而是“black tea”。這就需要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重視文化差異,通過比較教學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不同文化的內涵。
二、英語教學英語語言文化本土化滲透的策略
1.在教材中增加本土文化的比重。我國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以介紹英語國家文化為主,開設的課程也都是英美文學、外國電影賞析這種課程,幾乎沒有學校開設英語教學的中國文學相關選修課。學生也只有在相關作文題或者翻譯中才會涉及到相關知識,導致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出題關于“四大發(fā)明”就難倒一大片學生,這就是因為教材中關于本土文化比重太少導致。
2.提高學生的本土文化意識。文化意識是指對于文化的一種理解,從而影響人們的思維習慣。而文化意識的基礎就是對于本土文化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本土文化,才能真正用本土文化去深刻理解、認同其他民族文化,實現(xiàn)跨文化的交流。而因為中國本土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長期缺少,導致很多學生片面地認為英語是一項學習任務,是一項技能,而沒有真正去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內涵,而這也同時反映出我國學生的本土文化素養(yǎng)不過關。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不能真正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出現(xiàn)“中國文化失語癥”現(xiàn)象。
3.提高教師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英語教師不同于其他的學科的老師,其實教學任務是分為兩個部分,在學科知識的傳授以外,還擔任文化傳播者的角色,所以應該具備極高的中西方文化素養(yǎng)和平等的文化意識。這就要求英語教師除了語言知識的學習及補充以外,還要加強對于中西方文化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準確的英語描述表達本土文化。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將本土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過程中去,進行中西文化的對比,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和全面地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領略不同文化的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要結合教材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內涵,讓學生可以了解語言作為文化載體的重要性,在學習英語文化的同時,提高對于本土文化的重視。
4.完善考評制度。我國現(xiàn)行的考試制度還是以應試考試為主,因此在英語考試中要加大對于本土文化知識點的考核,這樣才能真正的引起教師和學生對于本土文化學習的重視。最近幾年的英語四六級考試已經開始進行改革,翻譯作文題目中出現(xiàn)了“四大發(fā)明”、“絲綢之路”等相關考題,相關考試院以及教師應該在這個基礎上繼續(xù)增加對于本土文化考核比重,提高學生本土文化意識。
三、結語
所以在我國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增加本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提高學生對于本土文化的重視、提高教師中西方文化素養(yǎng)以及在考核機制里加大本土文化的知識點,從而推動本土文化的滲透,這樣才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真正新時代需要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澤.試論英語教學中英語文化的本土化滲透討論[J].科技資訊, 2015,13(13):193.
[2]郝良婷,張紅.論英語在中國的本土化趨勢及意義[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2(0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