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 學英語,練聽力,上聽力課堂! 注冊 登錄
> 英語學習 > 英語學習方法 >  內容

英語學習:以文本數據驅動的教學提升語篇關聯(lián)的理解

所屬教程:英語學習方法

瀏覽:

2021年08月01日

手機版
掃描二維碼方便學習和分享

劉曉斌 羅偉雄 吳嘉慧

摘 要:本文從當前語篇教學的常見問題出發(fā),提出基于文本關鍵詞的數據驅動學習與教學方法。在對這種方法進行介紹的基礎上,以教學設計案例的方式分析了如何利用語料庫工具與詞匯云圖網站進行傳統(tǒng)的和可視化的數據驅動教學方法。

關鍵詞:數據驅動;關聯(lián);語篇;關鍵詞;高頻詞

* 本文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基于語料庫智能學習平臺的讀寫能力培養(yǎng)研究——以英語學科為例”(課題批準號:DHA170335)的階段研究成果。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要求在必修課程中掌握 “語篇中的顯性銜接和連貫手段,如:通過使用代詞、連接詞、省略句、替代等手段來實現(xiàn)的指代、連接、省略、替代等銜接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很多教師在解讀語篇的時候,只注重分析代表顯性銜接和連貫手段的關聯(lián)詞,而忽視了段落和句子之間在內容上的內在關聯(lián)。事實上,語篇中的關聯(lián),除了表現(xiàn)在關聯(lián)詞這一淺層的形式上,還突出地體現(xiàn)在語篇的關鍵詞和高頻詞中。本文所介紹的方法,是基于文本關鍵詞、高頻詞的數據驅動學習(Data-driven learning,簡稱DDL)與教學方法。

關鍵詞與數據驅動的教學

高頻詞匯通常是能夠反映語篇的某些內容特征的關鍵詞匯。在教學中要關注高頻詞匯、關鍵詞匯,已逐漸成為語言教學界的一個共識。語言材料中多次“自然”出現(xiàn)的詞匯或詞組,通常都是重要的、值得關注的內容(Leech,2001)。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高頻詞、關鍵詞,能夠挖掘文本中隱含的內在關聯(lián),揭示語篇內容的隱性銜接手段。《課標》在詞匯知識內容要求中也特別強調要 “理解語篇中關鍵詞的詞義和功能以及所傳遞的意圖和態(tài)度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而關注高頻詞和關鍵詞是本文要介紹的DDL模式的一種重要方法。

DDL模式通過計算機工具,把有真實語境意義的句子以數據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從句子或數據中發(fā)現(xiàn)語言的規(guī)律,使學習過程成為一種語言的探索過程(Johns,1993)。數據驅動學習最常見的方式是使用語料庫工具進行語言學習,如使用AntConc、WordSmith或網絡上的 BNC、COCA等查詢工具,查詢出大批語言實例之后,引導學生根據其語境特征的異同進行多層次的分類和歸納,逐步將其中帶規(guī)律性的東西挖掘出來(何安平,2004)。

一般語料庫工具特有的語境共現(xiàn)界面不僅能夠提供大量的語料實例(concordance),在相對同質的大量語料中反復呈現(xiàn)不同語境里的同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以醒目的方式(不同的顏色)把檢索項兩側的各種語境特征凸顯出來,容易形成注意力的焦點,能幫助學生基于大量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再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對語言規(guī)律進行歸納與總結(劉曉斌,2018)。如圖1顯示的是利用AntConc工具查詢人教版高中《英語》(2007年版)教材所有語篇中含有take一詞的句子,利用語境共現(xiàn)功能凸顯take及其后面兩個詞匯,以此可用來探究take一詞的常見搭配情況。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使用語料庫工具的DDL可用于詞匯和語法教學,其基本方法是大規(guī)模查詢文本、總結大量語言現(xiàn)象后歸納語言規(guī)則。然而,近年來已有學者關注語料庫工具如何基于單個語篇進行閱讀教學(Cobb & Boulton,2015)。筆者所在的團隊也多次在語篇閱讀教學中實施基于語料庫的數據驅動教學(Xu et al.,2019),其中前文提到的文本高頻詞和關鍵詞能夠發(fā)揮重要作用。

由于教材一般并不會專門提供文本的高頻詞和關鍵詞信息,教師可利用語料庫工具快速分析某個要閱讀的文本,生成該語篇的關鍵詞表(keyword list)數據,引導學生針對關鍵詞信息對語篇脈絡進行預測,形成宏觀上的語篇內容初步關聯(lián)。如圖2顯示的是使用AntConc分析某閱讀文本后形成的關鍵詞表(其中Freq表示該詞在文中出現(xiàn)的次數),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這些數據梳理語篇內容的內在關聯(lián);接下來可對語篇的每個重點段落或部分再分別進行分析,利用段落的關鍵詞表及某些關鍵詞匯的語境共現(xiàn),引導學生從微觀層面關注語篇句間的內容關聯(lián)。在以上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的是代表著語篇中隱性銜接的關鍵詞匯,從關鍵詞匯入手來理解語篇的內容關聯(lián)。這其中如果沒有DDL工具的應用,很難快速形成客觀且有效的關鍵詞數據。本文第二部分將對基于語料庫的數據驅動教學進行案例探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數據的呈現(xiàn)越來越多樣化、可視化和人性化,基于數據的學習已不僅僅限于專業(yè)的語料庫工具,越來越多在界面上更加友好、更易用的工具開始走進課堂教學,詞匯云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詞匯云圖又稱文字云圖,依據計算機分析文本中的詞頻高低,把關鍵詞生成為可視化的圖像。一般來說,云圖中詞匯的字號越大、顏色越重、位置越靠近中心,說明其出現(xiàn)的頻率越高。詞匯云圖可以滿足學習者關注語篇中高頻實義詞的需要,生成線索詞以供學習者梳理文脈(吳堤櫻等,2019)。詞匯云圖一般通過專門的網站(如wordsift.org 或 wordart.com 等),把閱讀文本輸入后即可自動生成。如圖3顯示的是人教版高中《英語》(2007年版)必修三 About Mark Twain一文在wordsift.org網站生成的詞匯云圖。圖中所呈現(xiàn)的實際上就是該語篇在語料庫工具中的關鍵詞表,只不過這里使用了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形式上對學習者來說更直觀。教師可引導學生基于云圖進行可視化數據驅動的教學。

某些云圖網站還能提供更多基于關鍵詞的語篇分析功能,教師基于這些功能產生的數據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語篇的各種內在關聯(lián)特征。如圖4顯示的是在wordsift.org網站中,分別點擊云圖中的高頻詞river和writing后,在其word in context(語境詞匯)界面下高亮顯示的這兩個詞匯的語篇位置。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個高頻詞匯與語篇特征之間的聯(lián)系。如river出現(xiàn)在文中前面的位置,是否意味著某河流在馬克·吐溫的童年占據重要的位置?而writing只出現(xiàn)在文中后半部分,教師可根據這點引導學生預測本文的語篇體裁特征,即關于作家生平介紹的敘事方法一般是怎么樣的。這種基于關鍵詞的可視化數據驅動教學,能夠突破顯性和表層的形式關聯(lián),深入到語篇的內在關聯(lián)特征。

基于語料庫的DDL教學

本部分將要呈現(xiàn)的是基于語料庫關鍵詞表和語境共現(xiàn)的一節(jié)完整的DDL教學案例。

1.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英語》(2007年版)選修七Unit 5的閱讀語篇Keep it up, Xie Lei!。文章主要介紹中國留學生謝蕾到英國留學遇到的問題和逐步適應的過程。具體來說,文章首先介紹了謝蕾得知自己要去留學的心情和目前的學習情況,即正在讀預科;然后介紹了她在留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如公交車費用的支付問題和語言問題等;接著具體介紹她在住宿方面和學校論文寫作中遇到的困難;最后,介紹她將要參加學校社團活動。

本文是刊登在校報的一篇文章,多處直接引用謝蕾所說的話,顯得有對話感。此外,由于文章按照預科學習、住宿、論文寫作等方面介紹她遇到的困難和適應的過程,因此在同一段中的詞語運用上呈現(xiàn)一定的邏輯順序,如:在第五段中,談到論文寫作時,出現(xiàn)了made a summary、revised、handed the essay in等論文寫作步驟的動詞(或動詞短語),體現(xiàn)了謝蕾的寫作過程。

2.教學目標

在本課結束時,學生能夠:

(1)根據語料庫關鍵詞預測文章的大意和結構;

(2)梳理主人公遇到的問題和采取的相應措施;

(3)根據語料庫關鍵詞歸納論文寫作的步驟和要求;

(4)歸納并運用本文實現(xiàn)關聯(lián)的手段,如:主題詞、表示步驟的動詞和名詞、過渡句等。

3. 教學過程

Step 1 根據單元和文章標題,初步預測文章大意

教師展示該單元標題“Traveling abroad”和閱讀語篇標題“Keep it up, Xie Lei! ”,并使用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預測內容,如: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What does“Keep it up”imply?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tle and“traveling abroad”?

[設計意圖]

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標題中的“Keep it up”所隱含的兩條主線,為什么要“Keep it up”和怎么樣“Keep it up”,也就是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學生接著將文章標題與單元標題聯(lián)系在一起,預測文章可能涉及謝蕾在外國旅游的經歷。

Step 2 觀察語篇關鍵詞表,進一步預測文章內容

教師使用AntConc,以本篇文章做成的文本文檔為目標語料,以《新概念英語》語料庫NCE* 為參照語料,生成該語篇的關鍵詞表(見圖5,呈現(xiàn)前20個)。教師指引學生將關鍵詞按內容進行歸類,將學生的答案呈現(xiàn)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

學生在步驟1對文章大意進行了預測,步驟2則進一步關注可能會從哪些角度介紹謝蕾的事情。完成兩次預測活動后,學生基本能建立起本文閱讀的主線框架。tutor、essay、authors、article、students等關鍵詞主要是關于國外學習和文章寫作的;而host和family則可能涉及她在國外的寄宿家庭;preparation可能涉及她的準備等。

Step 3 閱讀課文,梳理文章信息

學生閱讀課文,并根據步驟1、2所預測的文章大意和內容進行文章信息梳理,填寫表格(見下表)。

[設計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屬于學習理解類活動,利用預測活動中形成的框架輔助梳理文章細節(jié)信息,有助于學生清晰了解主人公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Step 4 利用語境共現(xiàn)理解生詞,梳理論文寫作要求和步驟,關注段內詞語關聯(lián)

(1)教師展現(xiàn)語料庫工具AntConc中essay一詞在本文的語境共現(xiàn)行(見圖6),并利用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全面理解essay的含義,如:Can you find out a synonym of essay in Line 1?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essay according to Line 2? Read Line 3 and try to sum up the possible procedures of writing an essay.

(2)教師呈現(xiàn)課文第五段的關鍵詞表(已剔除虛詞),要求學生重新閱讀該段,將關鍵詞分別填入“主人公認為的論文寫作要求”和“真正的論文寫作要求”的流程圖內(見圖7),閱讀時需要關注語篇連接詞。

(3)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沒有用上的四個關鍵詞(tutor、autonomous、numb、revision)在這一段中的作用,并思考這四個關鍵詞之間的聯(lián)系。

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在文中重新閱讀含有這四個關鍵詞的句子,歸納出:tutor(導師)看到主人公寫的論文后打了E等級。主人公感到numb(失去知覺的)并找到導師希望獲得revision(修改)的建議。導師幫助主人公正確認識學術寫作的要求,使她成為一個autonomous(獨立的)學習者。

[設計意圖]

在本教學活動中,學生先根據essay的前后語境信息對詞匯進行深度理解。由于本段的寫作順序是從“主人公初稿的寫作步驟”到“導師指引下的寫作步驟”,通過將本段中的關鍵詞填入流程圖內,學生既能鞏固詞匯學習,也能借助這些名詞和動詞學習學術寫作的步驟和要求。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不涉及寫作步驟的四個關鍵詞,這四個關鍵詞中的numb和revision所在句子是描述主人公謝蕾解決寫作困難的過渡句(I was numb with shock! So I went to my tutor to ask the reason for his revision. ),在該段中起著銜接的重要作用。

Step 5 歸納作者實現(xiàn)文本關聯(lián)的手段

教師要求學生回顧本文的寫作思路,歸納作者實現(xiàn)段際連接和段內連接的手段。

[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學生關注:(1)本文在各段中敘述了主人公在國外留學時,在不同方面遇到的問題和應對辦法,從而達到段落之間的連接;(2)段內連接(第五段)主要通過一系列描寫論文寫作要求與步驟的動詞和名詞來體現(xiàn),并在主人公的兩次論文寫作中加入了過渡句,從而強調導師指引主人公解決了論文寫作的困難。

Step 6 作業(yè)

教師要求學生用100詞左右敘述自己在線上學習開始時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注意使用詞語銜接和過渡句等文本關聯(lián)手段(用下劃線標注)。

基于詞匯云圖的可視化DDL教學

本部分將要呈現(xiàn)的是基于詞匯云圖的一個可視化DDL教學片段的案例,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07年版)必修五Unit 1 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為教學語篇。該文是一篇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的說明文,呈現(xiàn)了科學家研究的完整過程:Find a problem(Para. 1)→ Make a question(Para. 2和Para. 3)→ Think of a method & Collect results(Para. 4)→ Analyse the results(Para. 5)→ Find supporting evidence & Draw a conclusion(Para. 6),最后一段(Para. 7)講述研究對以后的影響。文章邏輯清晰,每個段落的段首主題句都有表示篇章發(fā)展脈絡的邏輯順序提示詞和顯性銜接詞,如“the second theory” ( Para. 3)、“First”( Para. 4)、“Next”( Para. 5)、“In another part of London” ( Para. 6)、“To prevent this from happening again” ( Para. 7)等。

教師在閱讀之前提供一個熱身活動,讓學生猜測科學研究的步驟(見圖8)。在閱讀文本前,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完成該任務,為后面的文章脈絡梳理進行鋪墊。

在學生整體閱讀文本、熟悉大意之后,教師將學生分成7個小組,每個小組提供一個段落的詞匯云圖(見圖9至圖15),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回答3個問題:

①What are the key words of the paragraph?

② Can you summarise the main idea of Para. 1 (2 / 3...) in one sentence using the key words as shown?

③Which step(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oes / do the paragraph(s) show?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云圖中最顯著的關鍵詞,適當提示并引導學生討論關注這些關鍵詞如何暗示了段落主要說明對象的變化。如第一段最顯著的關鍵詞是John Snow,暗示第一段主要介紹人物;而第二段最顯著的關鍵詞則是cholera,說明從第二段起,本文的主要關注點從人轉變到事物上來;第三段最顯著的關鍵詞outbreak和500則暗示段落主要描述問題的嚴重性;從第四段的關鍵詞street到后三段的關鍵詞water的轉變,則暗示主人公的研究一步步深入,最終確定了此次倫敦霍亂的來源是受污染的水。

在學生匯報小組討論結果時,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按照事件發(fā)展線索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語篇描述的研究步驟和順序,并同時板書每個研究步驟的關鍵詞(見圖16)。在這一步驟中,學生既學習到話題相關的語言知識,又清晰地理解了文章的發(fā)展脈絡,加深了對內容關聯(lián)的了解,深化了對主題語境的認識,提升觀察、分析、歸納與建構的思維品質。同時,這樣也有助于解決部分教師難以平衡語言教學與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問題。在理解了篇章內容關聯(lián)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是如何利用顯性銜接詞進行篇章形式關聯(lián)的,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意義建構的過程。

總結段落大意并梳理文本說明脈絡是在說明文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總結梳理,學生既能深入理解文本關于What的信息,又能理解作者寫作方法How的問題。但如果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只引導學生關注顯性關聯(lián)詞,往往容易只關注表層形式的關聯(lián),而忽略了關聯(lián)詞背后所傳達的內容關聯(lián)。從這個案例片段可以看出,詞匯云圖的使用能幫助學生在有關鍵詞“腳手架”的基礎上,自主總結段落大意并發(fā)現(xiàn)各段之間的內容關聯(lián)。

結語

本文所介紹的DDL方法,主要是基于關鍵詞信息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雖然關鍵詞本身是語篇的微觀元素,但誠如《課標》所指出的:“學習詞匯不只是記憶詞的音、形、義,更重要的是在語篇中理解和表達與各種主題相關的信息或觀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由于關鍵詞表的產生是基于計算機對詞頻和文本等多重科學分析的結果,因此它已不僅僅是單個簡單的詞匯,其背后代表的是整個語篇內容關聯(lián)的集中體現(xiàn)。因此抓住了文本關鍵詞,也就抓住了語篇關聯(lián)的重點。

參考文獻

Cobb, T. & Boulton, A. 2015. Classroom applications of corpus analysis[C]. In: Biber, D., Reppen, R. (Eds.)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hns, T. 1993. Data-driven learning: An update[J]. TELL & CALL, (3): 23—32

Leech, G. 2001. The role of frequency in ELT: New corpus evidence brings a re-appraisal[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33(5): 328—339

Xu, M., Chen, X. & Liu, X, et al. 2019. Using corpus-aided data-driven learning to improve Chinese EFL learners analytical reading ability[C]. In: Cheung, S. K. S. et al. (Eds.)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Pedagogical Innovations. Singapore: Springer.

何安平. 2004. 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劉曉斌. 2018. 技術支持的外語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J]. 英語學習, (11): 32—35

吳堤櫻, 葉意文, 袁敏等. 2019. 可視化語篇教學中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文字云圖的方法與案例[J].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 (5): 29—3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劉曉斌,華南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英語系主任。

羅偉雄,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英語教師,英語教研組組長,廣州市高中英語中心組成員。

吳嘉慧,廣東廣雅中學英語教師。

以上有關英語學習:以文本數據驅動的教學提升語篇關聯(lián)的理解的內容,來自《英語學習》雜志。


用戶搜索

瘋狂英語 英語語法 新概念英語 走遍美國 四級聽力 英語音標 英語入門 發(fā)音 美語 四級 新東方 七年級 賴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漳州市翰林上座(別墅)英語學習交流群

網站推薦

英語翻譯英語應急口語8000句聽歌學英語英語學習方法

  • 頻道推薦
  • |
  • 全站推薦
  • 推薦下載
  • 網站推薦